首页 理论教育 跟骨骨折的分类

跟骨骨折的分类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系统认为跟骨骨折可能产生五种骨折块,并可累及三个主要的关节面,由此骨折可以有2,3,4,5部分的不同组合。该系统按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数目及4个骨折块的移位程度,将跟骨骨折分为6型。

跟骨骨折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2大类,即关节内骨折(指跟骨后关节面,又称距下关节面)和关节外骨折。

跟骨关节内骨折有众多的分类方法,有的依据X线片分类(如1948年Palmer分类,1952 年Essex-Lopresti分类、1953年Warrick-Bremner分类、1975年Soeur-Remy分类、1993年Paley分类),有的依据CT扫描分类(如1990年Crosby-Fitzgibbon分类、1990年Johnson分类、1993年Zwipp-Tscherne分类、1993年Eastwood分类、1993年Sanders分类),有的依据3D重建分类(如2003年Linsenmaier-Brunner分类)。

1.跟骨骨折的X线分类 关节外跟骨骨折按其解剖部位分类。关节内跟骨骨折的X线片分类,以1952年Essex-Lopresti分成的舌型和塌陷型最为常用(表3-100,图3-117)。

表3-100 跟骨骨折的X线分类

图3-117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Essex-Loptresti分类

A、B、C.舌型骨折的发展过程;D、E、F.塌陷型骨折的发展过程

2.跟骨骨折的Zwipp-Tscherne CT分类 1993年,德国的Zwipp和Tscherne通过对149例跟骨骨折进行轴位或冠状位CT扫描,建立了Hannover跟骨骨折分型系统。该系统认为跟骨骨折可能产生五种骨折块,并可累及三个主要的关节面,由此骨折可以有2,3,4,5部分的不同组合(表3-101,图3-118)。

Zwipp-Tscherne骨折分型系统采取的是评分法,跟骨骨折总分等于骨折块数加上受累关节数,有下列情况则加分:①开放性跟骨骨折再加上1~3分;②软组织严重受损的闭合性骨折再加上1~3分;③主要骨折块出现粉碎再加1分;④距、舟、骰骨如有骨折再加1分,总分最高为12分。该分类系统复杂,但在欧洲国家有较多的应用。

表3-101 跟骨骨折的Zwipp-Tscherne CT分类

图3-118 跟骨骨折的Zwipp-Tscherne CT分类

3.跟骨骨折的Sanders CT分类 1993年,美国的Sanders等以跟骨半冠状面CT扫描(垂直于距下关节面)为依据,在距下关节面的最宽处,跟骨被两条线(A、B线)分为相等的三个柱(参考距骨三等份),形成潜在的3个关节面骨块,即内侧、中央与外侧关节面骨块。另在后关节面的内侧缘做第三条线(C线),分出载距突骨块。因此三条线共分成4个潜在的关节骨折块(图3-119)。Sanders将跟骨骨折分为4型(表3-102,图3-120)。

图3-119 距下关节面4个骨折块的划分

表3-102 跟骨骨折的Sanders CT分类

图3-120 跟骨骨折的Sanders CT分类

应用此分类法,应注意以下2点。

(1)Sanders CT分类是以跟骨距下关节面的移位,而不是以骨折线的多少为依据进行分类的。移位的标准为距下关节面分离或台阶超过2mm。如果距下关节面有2条骨折线,其中一条造成的关节面台阶大于2mm,而另一条骨折线造成的骨折块没有移位,则应分为第Ⅱ型。

(2)该分类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根据距下关节面中最严重的骨折移位进行分类,而不是仅仅依据其最宽的关节面分类。

4.跟骨骨折的3D重建分类 2003年,德国的Linsenmaier和Brunner通过使用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建立了Munich跟骨骨折分型系统。该系统按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数目及4个骨折块的移位程度,将跟骨骨折分为6型(表3-103)。其中,后距下关节面的骨折块数目通过跟骨冠状位和矢状位CT扫描得到,该分类同时将影响治疗预后的4个参数纳入分类系统:跟骨后距下关节面骨折块移位(A)、跟骨增宽(B)、跟骨高度降低(C)及跟骨轴向旋转(D)。这4个参数按图3-121所示的方法测量。

表3-103 跟骨骨折的3D重建分类

5.跟骨畸形愈合的分类 1996年,Stephens和Sanders根据距下关节面受累程度和跟骨的外形,将跟骨畸形愈合分为3型,并提出每型所对应的治疗方法(表3-104,图3-122)。

表3-104 跟骨畸形愈合的Stephens-Sanders分类

2003年,Zwipp等在跟骨距下关节面受累的基础上,结合跟骨的外形异常,将跟骨畸形愈合分为递进式的5种类型(表3-105)。

图3-121 跟骨骨折的参数测量方法

A.关节面移位测量:以冠状位上关节面的最大移位距离为准(图中虚线),关节面移位大于2mm常需手术治疗。B.跟骨增宽测量:跟骨骨折块水平移位超过经腓骨切迹所作的踝关节垂线。测量冠状位上跟骨最宽处,并和健侧对比。C.跟骨高度降低的测量:在跟骨高度降低最多处测量并和健侧(虚线所示)比较。跟骨高度降低超过10%,常需手术治疗。D.跟骨轴向旋转测量:跟骨纵轴在轴位上旋转(即跟骰角增大),如跟骰角超过5°~10°,有临床意义

图3-122 跟骨畸形愈合的Stephens-Sanders分类

表3-105 跟骨畸形愈合的Zwipp分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