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孟英治疗咳喘医案

王孟英治疗咳喘医案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名医王孟英指出:咳喘之病,有属外感,有属内伤。王孟英善从脉症之中辨咳喘之机,确定病位,选用相应方药。例1,邵姓患者,年已花甲,仲冬患痰嗽,治疗无效。可见高年喘嗽的治疗,亦当以辨证为前提。王孟英诊其脉弦滑有力,断为高年阴虚之体,又感时令燥火外邪,予清热泻火润燥之剂。王孟英视其脉,沉弦软滑带数。王孟英认为此次发病,是素患痰饮误服温补所致。王孟英察脉虚弦软数,舌光赤无苔,诊为阳升无液。

清代名医王孟英指出:咳喘之病,有属外感,有属内伤。前者多实,后者多虚,但亦不尽然。内伤之中亦有肝火上冲,痰湿犯肺者,非皆肺肾之虚证。王孟英善从脉症之中辨咳喘之机,确定病位,选用相应方药。现举数案说明。

(一)高年痰热喘嗽案

例1,邵姓患者,年已花甲,仲冬患痰嗽,治疗无效。坐而不能卧,进参汤则喘稍定,但仍汗出,恐欲脱。王孟英察脉弦滑右甚,曰:“此证当凭脉设治,参汤切勿沾唇。”处方为:瓜蒌仁12g,薤白5g,旋覆花10g,苏子5g,花粉12g,杏仁6g,茯苓5g,蛤壳15g,青黛3g,海蜇60g,姜竹沥1杯。10余剂痊愈。按:脉弦为肝热挟虚,脉滑为痰热,右甚为痰热在肺,治以清肝热、泻肺化痰,效果明显。可见高年喘嗽的治疗,亦当以辨证为前提。

例2,一患者冬季痰嗽,面浮微喘,医进温补纳气药,喘嗽更甚,口涎,囊肿,两腿肿硬,稍开口即喘逆欲死,头仰则咳呛咽痛,不容略卧,痰色黄浓带血,小溲微黄而长,便如羊矢。王孟英诊其脉弦滑有力,断为高年阴虚之体,又感时令燥火外邪,予清热泻火润燥之剂。处方:生石膏30g,酒知母10g,生甘草10g,桑白皮12g,地骨皮15g,西洋参10g,川贝母30g,花粉12g,酒黄芩10g,连皮北梨捣汁数饮。数贴之后热势渐减。

按:此证为阴虚痰实,辨证尤在脉弦滑有力。王孟英指出:“高年孤阳炽于内,时令燥火搏其外,外病或可图治,真阴未必能复。且平昔便如羊矢,津液已干,再投温补,如火益热矣。”

(二)痰嗽妄补欲厥案

鲍性患者,春季忽发冷,喘汗欲厥。王孟英视其脉,沉弦软滑带数。据述患者去冬服某医肾气汤,自觉病安,久不吐痰。王孟英认为此次发病,是素患痰饮误服温补所致。病虽日久,病位仍在肺,故不当用肾气汤类。

处方为:薤白5g,瓜蒌皮10g,炒枳实5g,杏仁6g,半夏5g,橘红3g,紫菀5g,竹菇10g,芦根24g,蛤海壳15g,海蜇60g,荸荠(打汁)30g。数剂后喘平。又予肃肺涤痰药,1月而愈。

按:本案脉弦软滑数,非少阴之脉。王孟英曰:“病在肺,肺气展布,痰始能行。虽属久病,与少阴水泛迥殊。”服肾气汤后仅觉病安,是由于“初服颇若相安者,方中桂附刚猛,直往无前,痰亦不得不为主辟易。又得地黄等厚浊下趋之品,迥护其拨扈跳梁之性。然暴戾之气,久而必露;柔腻之质,反阻枢机。治节不伸,二便涩少,痰无出路,愈伏愈多,一朝卒发,遂壅塞于清阳升降之路”。道出了妄用温补致厥的机制,附桂熟地性猛质厚,可强抑痰喘于一时,但终因邪无路去而一朝卒发,且阳热厚浊药本身又助热,壅滞枢机,因此对于肺失清肃之痰嗽不宜。

(三)产后阴虚气逆案

董氏妻胎前患嗽,娩后未愈,渐盗汗食减,头痛口燥,气弱而卧,难起坐。王孟英察脉虚弦软数,舌光赤无苔,诊为阳升无液。

处方为:紫石英10g,龟板60g,牡蛎120g,三味先以炭煨,取汤代水煎下药;肉苁蓉5g,茯苓10g,冬虫夏草6g,豆衣12g,生草10g,北小麦12g,红枣10g,连皮藕30g。数贴嗽减食加,头痛不作,上方再加熟地而愈。

按:患者虽产前已患嗽,但延至产后未愈,又见盗汗气短食减,脉虚软,舌光赤无苔,可知已成虚损。王孟英曰:“头痛口燥,乃阳升无液,岂可从外感治。是冲经上逆之嗽,初非伤风之证也。”冲脉系于肝,故用石英、龟板、牡蛎潜阳滋阴,再用补气养血滋润之品,使气逆得平,喘嗽不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