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薛生白《扫叶庄医案》治痰饮喘咳

薛生白《扫叶庄医案》治痰饮喘咳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薛生白不仅以擅长治疗温热病,而跻身于清代温病四大名家之列。就其临床实录《扫叶庄医案》所载痰饮喘咳的诊治经验,稍做归纳,初步整理如下。若症见脉沉,背寒,司用小青龙汤去麻、辛治之。宜用本法,方选越婢汤加白芍治之。可见脾肾功能活动的正常与否,对痰饮能否产生起着直接的作用。薛氏治疗本病,还强调未病先防。若能重视这五个方面的防治措施,则多年的痰饮喘咳可望得到彻底根除。

薛生白不仅以擅长治疗温热病,而跻身于清代温病四大名家之列。抑且在疑难杂证之施治方面,博见卓识,异迹尤多,医名亦与叶天士相当。就其临床实录《扫叶庄医案》所载痰饮喘咳的诊治经验,稍做归纳,初步整理如下。

(一)宗仲景学说,擅用经方

薜生白治疗痰饮喘咳,宗仲景“温药和之”大法,善于运用经方,随症灵活化裁。现撷要归纳为八法:

1.开太阳逐饮法 太阳主表,为诸经之藩篱。若内有饮邪聚络,复感外寒,互相搏结,则太阳闭而不开,必喘逆气填胸臆,夜坐不得卧息,痰多呈浊沫稀涎。太阳不开则饮邪不去,故薛氏常取小青龙汤开太阳以驱饮邪。谓:“方用麻、桂以达表散邪,半夏以涤饮收阴,干姜、细辛以散结而分邪,甘草以补土而制水,用芍药五味之酸收,以驭青龙兴云致雨之力,翻波逐浪,以归江海,斯在表之邪从汗解,在内之邪从内消。”(《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薛生白医案·喘咳》)若症见脉沉,背寒,司用小青龙汤去麻、辛治之。

2.温通太阳法 下焦真阳素虚,感寒后少阴寒饮上泛,症见秋冬咳甚气冲,入夜上逆欲坐,不能安枕,形寒足冷,咳吐痰沫,脉弦者,可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加白芍、干姜以温通太阳,敛气平冲。若湿重者,加薏苡仁,不能纳食者,加南枣,其人形肿者,加杏仁,阴寒甚者,加细辛。

3.越婢法 立冬未冷,温热之气外入,引动宿饮,始而状如伤风,稀涎数日,继则痰浓咽干。是少阴脉中,乏津上承,五液尽化痰涎。皆因下虚易受冷热,是以饮邪上泛。(《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薛生白医案·喘咳》)宜用本法,方选越婢汤加白芍治之。若系饮酒聚湿,久酿痰饮,蕴而生热,复因阳气虚衰,入夜喘逆冲举,有妨卧寝者,亦可用本法宣上郁热,以通痰饮,方选桂苓五味芍姜汤,合木防己汤去人参治之。

4.辛开淡降法 聚饮膈上,激射于肺,喘逆吐涎沫者,宜用本法。方选苓桂术甘合二陈汤加减,药取块苓、桂枝、炒熟法半夏、炒橘红、紫苏子、泽泻姜汁治之。胸胁痛者,加郁金、白芥子。老年水入涌出,阳微伏饮者,用大法半夏汤加姜汁。

5.理气泄饮法 温邪挟饮上逆,肺胃不主宣降,咳逆身热,胠胁痹而不舒者,宜用本法,药取旋覆花、蒌仁霜、橘红、杏仁、冬瓜皮、紫苏子。

6.温中化饮法 脉濡,中宫阳气不运,湿浊聚痰,不饥不渴不食,胸中气逆喘咳者,宜用本法。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茯苓、桂枝木、草果、广皮、厚朴、炒谷芽;或用二陈汤去甘草,加生智仁、干姜、姜汁。

7.驱饮醒阳法 肾阳潜藏,斯水液无以上泛而为痰喘。若肾阳不足,浊饮必上攻而为喘咳,甚则呕吐痰涎,胃气伤,则不主纳食。宜用本法,方选真武汤以驱浊饮醒阳。

8.温补肾阳法 老年肾阳虚亏,水泛化痰阻气,以致喘咳,交冬背冷喘咳,必吐痰,胃脘始爽,喜暖怕寒者,宜用本法。方选肾气丸去牛膝、肉桂,加沉香、五味子

此外,尚有通腑逐痰法,适用于老年久不更衣,痰气上窒,胸闷、咳喘痰稠等症,方选王隐君之滚痰丸。

(二)重调补脾肾,未病先防

薛氏认为,痰饮一症,头绪甚多,然无不关乎脾肾,尝谓:“脾阳鼓运,水谷之气何以化湿变痰,肾阳潜藏,斯水液无以上泛而为痰喘。”按邹滋九的话来说:“若果真元气足,胃强脾健,则饮食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何痰饮之有?”(《临证指南医案》)可见脾肾功能活动的正常与否,对痰饮能否产生起着直接的作用。而影响脾肾功能的主要因素,薛氏概括为“寒喧失时,食味不调”。寒暄失时,易伤人身之藏阳;食味不调,有损脾胃之运化,皆可导致饮邪聚络。凡遇内外感触,必发本病。薛氏总结了仲景治痰饮的经验,提出了总以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为要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他治痰饮喘咳注重调补脾肾的学术思想。如仲景对四饮之一的“痰饮”仅叙症状,而未立方药。薛氏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昔肥今瘦,为痰病伤正气不复,下焦无力”,法当“议治脾肾”。药用补骨脂、茯苓、陈皮、生智仁、生白术、川椒,蒸饼为丸。方中苓、术、陈皮健脾利水,化气利小便,使饮邪从小便而解;补骨脂、益智仁、川椒温肾暖脾,下气消痰,行阳以退阴。药仅六味,着眼调补脾肾,并以丸剂图治,可称组方严谨,颇具巧思。这不但补充了仲景治痰饮方之未备,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临床借鉴的范例。

薛氏治疗本病,还强调未病先防。如云:“冷哮气喘急数年,根深沉痼。发时以开太阳逐饮,平昔用肾气丸加沉香。”这一防治方法,至今仍为医者所习用。又谓:“宜夏月阴气在内时候,艾灸肺俞等穴,更安静护养百日。一交秋分,暖护背部,勿得懈弛。病发之时,暂用汤药,三四日即止。平昔食物,尤宜谨慎。再经寒暑陶溶,可冀宿患之安。”这里包涵有五层意思:一为冬病夏治;二宜寡欲静养;三应入秋保暖;四当注意饮食,酒肉当禁;五可服药救急,中病即止。若能重视这五个方面的防治措施,则多年的痰饮喘咳可望得到彻底根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