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椎间盘内压的测定

椎间盘内压的测定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Nachemson采用针式传感器从主应力的3个方向测定椎间盘内压,从而证实正常与接近正常的椎间盘髓核均呈流体静压状态。Nachemson等在1964、1975、1981年相继开展了椎间盘内压的活体测量,并逐渐深入到对人体各种姿势及完成各种动作时椎间盘内压变化的测量。将腰3、4椎间盘内压与腰背肌的肌电活动信号、腹内压做了比较,计算出了各种姿势和动作时,椎间盘内压的相对百分比。其中在腰椎前屈时再使其旋转运动,椎间盘内压最大,可达直立位时的4倍。

早在1932年,Gocke就发现将髓核浸入液体后,其重量较前增加了1倍。Tkaczuk(1968)将0.3cm3的水注入尸体腰椎间盘髓核内,结果使椎间盘内压增加至原来的10~14倍。以后许多作者也陆续观察到髓核通过吸收液体使自身内部压力升高这一现象,并认为这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致病原因。

髓核的含水量极高,依据年龄不同,水的含量可占髓核总量的75%~90%。据此推论,髓核处于流体静压状态。Nachemson(1964)采用针式传感器从应力的3个方向测定椎间盘内压,从而证实正常与接近正常的椎间盘髓核均呈流体静压状态。他发现正常椎间盘内压为轴向压缩载荷的1.3~1.5倍,当外载荷达到2 000N之前,椎间盘内压与外载荷呈线性关系;他还计算出垂直压应力大约为外载荷的50%,而切向应力与张应力却高达外载荷的4~5倍;黄韧带的预张力使椎间盘在不受载时即具有0.05MPa的预压强;外载荷相同时,椎间盘内压从上腰段至下腰段逐渐减小。Adams(1987)注入椎间盘内生理盐水,椎间盘内压升高,腰椎前屈阻力增大,如再增加弯力矩,即可引起髓核突出;髓核化学溶解术后,腰椎前屈阻力下降。

Nachemson等在1964、1975、1981年相继开展了椎间盘内压的活体测量,并逐渐深入到对人体各种姿势及完成各种动作时椎间盘内压变化的测量。将腰3、4椎间盘内压与腰背肌的肌电活动信号、腹内压做了比较,计算出了各种姿势和动作时,椎间盘内压的相对百分比(图6-20)。其中在腰椎前屈时再使其旋转运动,椎间盘内压最大,可达直立位时的4倍(400%)。

图6-20 人体处于各种位置时椎间盘内压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