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镇静催眠抗惊厥药理学重点

镇静催眠抗惊厥药理学重点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镇静和催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两种不同的抑制程度。镇静药能解除焦虑,产生镇静效果;催眠药能较快地产生困倦感而加速进入睡眠,并保持近似生理的睡眠状态。苯二氮类成瘾性较小,较苯巴比妥类安全,因此常作为首选的催眠药物,但镇静催眠药均易发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因此应避免长期服用或选择几种有效药物交替使用。孕妇服用,其新生儿可发生低凝血酶原血症。

睡眠是一种生理状态,是一种节律性的过程,睡眠中可见周期性的脑电活动,即慢波和快波活动,两种时相交替出现,形成正常的睡眠周期,一般正常人每晚有4~6个睡眠周期,以恢复一天的疲劳。正常睡眠可被焦虑、情绪激亢、痛刺激或环境变化、过度疲劳及药物所改变,出现睡眠障碍(失眠症)。

镇静和催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两种不同的抑制程度。镇静药能解除焦虑,产生镇静效果;催眠药能较快地产生困倦感而加速进入睡眠,并保持近似生理的睡眠状态。这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常随剂量的不同而有不同,小剂量起镇静作用,中剂量是催眠,大剂量则起麻醉作用即抗惊厥作用。

按照化学结构,镇静催眠药可分为以下五类:

(1)巴比妥类,又分为长效类(苯巴比妥)、中效类(异戊巴比妥)、短效类(司可巴比妥)及超短效类(硫喷妥钠)。

(2)醛类,如水合氯醛。

(3)苯二氮类,包括地西泮、氟西泮、硝西泮等。

(4)环吡咯酮类,如佐匹克隆,咪唑吡啶类的唑吡坦和扎来普隆等新一代催眠药。

(5)其他,包括氨基甲酸类的甲丙氨酯,以及溴化钠和溴化钾。

苯二氮类成瘾性较小,较苯巴比妥类安全,因此常作为首选的催眠药物,但镇静催眠药均易发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因此应避免长期服用或选择几种有效药物交替使用。

146.苯巴比妥(鲁米那) Phenobarbital(Luminal)

【药理作用】 为长效巴比妥类,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中枢抑制作用的程度和范围逐渐加深和扩大,相继出现镇静、催眠、直至麻醉,中毒剂量可使延髓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抑制,甚至麻痹死亡。其机制是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从而减弱了传入冲动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有利于皮质抑制过程的扩散。

【用途】 用于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大发作、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制剂及规格】 片剂,15mg,30mg,100mg。注射剂,50mg,100mg,200mg。

【用法及用量】 口服,①镇静、抗癫,每次0.015~0.03g,每日2~3次。②催眠,0.03~0.1g,睡前顿服。③抗惊厥,90~180mg,晚上1次服用。④麻醉前给药,术前0.5~1小时,肌注0.1~0.2g。⑤癫持续状态,剂量可加大,静脉注射首次0.2~0.3g,必要时6小时1次。抗癫极量:肌内或缓慢静脉注射24小时内不超过0.5g。

【不良反应】 服后次晨有头晕、嗜睡等后遗症,久用可产生依赖性。偶见皮疹、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孕妇服用,其新生儿可发生低凝血酶原血症。

【注意事项】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肝硬化患者禁用;久用可成瘾;长期用于治疗癫时,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发生癫持续状态。

147.地西泮(安定) Diazepam

见第6章。

148.艾司唑仑(舒乐安定) Estazolam

【药理作用】 为苯二氮类受体激动药,有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

【用途】 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及抗惊厥。

【制剂及规格】 片剂,1mg,2mg。

【用法及用量】 成人,镇静,每次1~2mg,每日3次;催眠,1~2mg,睡前服;抗癫、抗惊厥:2~4mg,每日3次。

【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可出现认知障碍和依赖性,少数人短期治疗有委靡、困倦。常见肌无力,走路不稳。

【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易成瘾,应注意防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