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液净化室

血液净化室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对患者常规进行血液净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透析液的监测要求。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

(一)血液净化室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血液净化室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位置合适 设置在清洁、安静的区域。

2.布局合理 设普通患者血液净化间(区)、隔离患者血液净化间(区)。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分开设置。

3.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严格监测;透析器、管路应一次性使用。

(2)工作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应对患者常规进行血液净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

(3)标准隔离: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洗手。

(4)患者隔离: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急诊患者应专机透析。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监测。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透析液的监测要求。

4.透析液监测 血液净化系统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标准值为: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总数必须≤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二)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

透析引起医源性感染重点是丙型肝炎(HCV),透析患者丙肝感染率3%~80%;其次是乙型肝炎(HBV)、庚型肝炎(HGV)、输血后肝炎(TTV),还存在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尽管经过透析前检查,但也存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危险;热源反应也是常见并发症,热源来自透析液及管路。透析后感染原因主要是:

(1)透析器清洗、消毒不严格和不彻底,透析器、管路、透析液、环境管理等不严格和不规范。

(2)血液回路受到污染,有内源性如来自患者携带病原,外源性如通过血路管道采血、通过管路输血和输液等。

(3)透析膜损坏如消毒次数多损伤。

(4)二次污染,如消毒后被冲洗水污染等。归结起来透析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量、感染史、肾移植转氨酶升高史以及乙型肝炎病史有关。

到了21世纪血液透管理已经比较规范,虽然对重复使用透析器已经解禁,同时对透析器的清洗与消毒也做了严格规范,消毒方法日趋完善;但是透析后患者的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并没有明显下降。2006年仍有资料报道,统计了透析人群年龄为27~80岁,透析持续时间为1个月~14.5年,透析次数为4~600次;共调查透析患者223例。透析后患者的平均感染率:HBV为78.0%,抗-HCV阳性率为35.0%,抗-HGV阳性率为4.9%,抗-TTV阳性率为33.6%;其中HBV与HCV合并感染率为8.6%,HGV与TTV合并感染率为1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