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节基本步骤

第一节基本步骤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识疾病必须从“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开始,这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在收集资料时,必须重视其真实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检查者应根据患者所诉的症状发生、发展过程,逐一深入询问,以便弄清其相互关系。全面且有重点地进行必要检查,以保证资料的系统性。许多疾病通过症状和体征,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其优点是能直接、快速地做出初步诊断,便于统一诊断标准。临床上常用于原因不明、病情复杂或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疾病进行诊断。

正确的诊断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①调查研究,收集资料;②分析综合,提出诊断;③反复推敲,验证诊断。

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认识疾病必须从“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开始,这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调查应是周密细致的,要全面收集有关疾病的各方面资料,其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械与功能等特殊检查。在收集资料时,必须重视其真实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正确的诊断。

1.真实性 疾病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对确立正确诊断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对客观、真实、可靠的资料进行仔细研究,才能正确反映疾病的本质。反之,则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甚至造成误诊。因此,无论收集病史或进行其他各项相关检查,都必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切忌主观臆想、掩盖事实。

2.系统性 由于文化水平或表达能力所限,患者在陈述病史时可能缺乏条理性或丢三落四、先后颠倒,甚至杂乱无章。检查者应根据患者所诉的症状发生、发展过程,逐一深入询问,以便弄清其相互关系。在体格检查时,应对头、颈、胸、腹、脊柱与四肢等进行系统细致的检查,尤其要注意体征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找出检查的线索。全面且有重点地进行必要检查,以保证资料的系统性。

3.全面性 随着疾病的演变与发展,其症状和体征便逐渐表现出来。许多疾病通过症状和体征,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然而,有些症状和体征只是疾病的个别或一部分表现,并不能反映疾病的全貌与本质。因此,不能单纯依据个别的、暂短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就轻易做出诊断,而应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所提供的线索,再进行必要的实验室、器械和功能检查,以便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只有掌握全面的、而非单一的资料,并从患者整体、而非局部出发,才能做出全面且正确的诊断。

二、分析综合,提出诊断

通常情况下,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周密系统的体格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功能检查,所获取的资料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医师必须将全部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和推理判断,进而得出对疾病的初步诊断。临床常用推理诊断方法有直接诊断法和排除诊断法两种。

1.直接诊断法 又称类比诊断法,即依据某种疾病的诊断条件与标准,比照患者的临床资料衡量是否与其相符合。若完全符合,即可直接做出诊断。这种诊断法,适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疾病。其优点是能直接、快速地做出初步诊断,便于统一诊断标准。其不足之处是思路狭窄、思维模式固定化,对于缺乏临床经验者或某些少见病、疑难病及不典型的疾病,易误诊、漏诊。

2.排除诊断法 又称鉴别诊断法,即根据调查所得到的资料(阳性表现)及某些缺乏的资料(阴性表现),逐个排除不存在的疾病,逐步缩小范围,进而间接肯定某种疾病的存在,最终做出诊断。这种方法思路宽广,认识与分析问题全面、系统,且利于对资料的进一步收集、检查与鉴别。临床上常用于原因不明、病情复杂或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疾病进行诊断。其缺点是思维繁琐,需反复推敲,难于直接、快速地做出诊断。

以上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往往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这样可以更加全面且准确地进行诊断。

三、反复推敲,验证诊断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有一个特定的过程。当医师接触患者时,有些症状和体征早已时过境迁,而另一些症状和体征又尚未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在疾病某个阶段所获取的资料通常为片面的、缺乏特异性的,不可能反映疾病的全貌和本质,此时做出的初步诊断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所以,只有对疾病进行动态观察,以获取更多的、独具特征的依据,再经反复实践、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和验证,逐步深入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才能做出最后的正确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