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凝血功能监测

凝血功能监测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口服抗凝剂等。另外可见于血浆中肝素或肝素物质含量增多,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见于高凝状态,如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妊娠、急性感染、休克、结缔组织病、大手术后、烧伤静脉血栓形成等。在临床中血清或尿液中FDP增高见于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严重肝病时,AT-Ⅲ活性明显降低,合并DIC时减低更显著。

(一)凝血时间(CT)

【参考值】 普通试管法为6~12min,硅管法为1.5~32min。该法虽简单,但敏感性与特异性差,基本上已被APTT取代。

【临床意义】 CT延长见于:①凝血因子Ⅷ、Ⅸ、Ⅺ明显减少,如血友病;②纤维蛋白原减少如严重的肝病,DIC、癌症晚期、大手术后、白血病;③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时;④循环抗凝物质增加,如类肝素物质增多;⑤凝血酶原重度减少,如严重的肝损伤、新生儿出血等。

(二)凝血酶原时间(PT)

【参考值】 11~13s。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口服抗凝剂等。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三)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参考值】 16~18s(超过对照值3s以上有诊断意义)。TT延长见于循环血中FDP(纤维蛋白溶解的产物)增多,如DIC肾小球疾病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可见于血浆中肝素或肝素物质含量增多,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

(四)血浆鱼精蛋白和乙醇胶副凝试验(3Ptest)

正常人为阴性。3P试验阳性主要见于DIC早期,阳性率在68.1%~78.9%,该试验反映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存在,但3P试验假阳性率较高,如恶性肿瘤、晚期妊娠、肝脏疾病、败血症等,必须结合临床分析其结果,应加注意。

(五)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Fg)测定

双缩脲测定法:正常值2~4g/L。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见于高凝状态,如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妊娠、急性感染、休克、结缔组织病、大手术后、烧伤静脉血栓形成等。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DIC、重型肝炎、肝硬化、重度贫血、原发性纤溶症。

(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

FDP正常值1~6mg/L。当FDP≥20mg/L有诊断意义。在临床中血清或尿液中FDP增高见于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DIC继发性纤溶亢进、溶栓疗法、肺栓塞。急性肾衰竭、排斥反应、血栓性疾病、妊娠、妊高征、胰腺炎等。当纤溶活性明显增高时,尿中FDP也可阳性。该项目的检查对上述疾病的诊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七)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正常成人32~43s,超过对照值10s为延长。在临床中当严重肝病时,因子Ⅸ、Ⅹ、Ⅺ、Ⅻ合成减少,致使APTT延长,维生素K缺乏时,因子Ⅸ、Ⅹ不能激活,APTT亦可延长。APTT为肝素应用监测的首选项目。

(八)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测定

AT-Ⅲ主要在肝脏合成,70%~80%凝血酶由其灭活,它与凝血酶形成1∶1共价复合物而抑制凝血酶。严重肝病时,AT-Ⅲ活性明显降低,合并DIC时减低更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