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冬眠体温单怎么画

人工冬眠体温单怎么画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低温疗法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若病人的体温超过36℃,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若低于33℃,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体温低于28℃易出现室颤。

亚低温疗法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

1.分类 人工亚低温可以分为三类①轻度低温:中心体温为32~35℃;②中度低温:中心体温为28~32℃;③重度低温:中心体温在28℃以下。

2.机制

(1)降低脑组织细胞氧耗量,降低脑能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3)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等有害物质的释放,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减少脑细胞蛋白的破坏,促进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4)减少钙内流,阻断钙超载所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3.治疗原则 一般来说,对有亚低温治疗指征的病人,应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使病人进入冬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机体各重要器官(尤其是脑)结构、功能上的损害程度。冬眠深度不应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治疗时间一般为3~5d,最长为5~7d,病人度过危险期后即可停止。

4.降温方法

(1)冬眠疗法:常用的冬眠合剂有:①冬眠Ⅰ号: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氯丙嗪50mg。②冬眠Ⅱ号: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氢化麦角碱0.6mg。③冬眠Ⅲ号: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④冬眠Ⅳ号: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乙酰丙嗪20mg。

降温方法:根据医嘱首先给予足量冬眠药物,最好经静脉滴注,便于调节给药速度及剂量,为增加冬眠效果,减轻御寒反应,可配合使用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待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病人御寒反应消失,进入昏睡状态后,加用物理降温。可采用头部戴冰帽,体表大动脉处放置冰袋,全身用冰毯,降低室温、减少盖被等方法。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降至肛温33~34℃,腋温31~33℃。

(2)体表降温

①降温毯:目前临床亚低温疗法多采用全身降温毯配合冬眠肌松剂和呼吸机辅助支持呼吸,或者冰毯机配合冰帽,病人经过4~12h体温降至33~35℃的理想温度;原有38℃以上发热者,经8~12h降至35℃以下。降温毯的半导体通电后使降温毯里的水冷却,冷却后的冰水被泵到降温毯的毯面内,由于降温毯的毯面温度比人体的温度低,故人体的热量向降温毯传递,毯面里的冰水被加热后又循环到降温毯里。降温毯再把它冷却后送到毯面,如此反复使人体的温度逐渐下降。若人体的温度降到我们所设定的温度时,降温毯停止工作;当人体温度再升到超过我们设定的温度时,降温毯再次工作。如此把人体温度控制在32~34℃。复温方法目前多主张自然复温,即停用降温床,将病人置于室温中,复温过程仍需肌注或静滴冬眠肌松合剂,以防肌颤导致颅内压增高,以平均每4~6h体温升高1℃为宜。

②冷水浸泡:将危重病人置于水或冰水浴盆中降温。这种方法使得护理更为复杂,因为通常在病房里大浴盆不易获得,将昏迷病人置于深浴盆中是有困难的,而且在浴盆里行持续心电监护也非常困难。有意识的病人还会觉得浸泡在冰水里十分不适,甚至出现寒战,损害热的散发。

③蒸发: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体表降温方法。依靠蒸发散热的机体冷却单位,散热效率是冰水浸泡的2~3倍。可以用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

(3)体外血液冷却法:在静脉间连接导管,通过体外冷却导管内血液的方法,可达到亚低温的目的。达到目标温度的速度是皮肤冷却法的4倍。

5.护理

(1)体温监测: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病人的肛温在33~35℃。若病人的体温超过36℃,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若低于33℃,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体温低于28℃易出现室颤。在亚低温治疗中,使用冬眠合剂的时候必须配合物理降温。一般使用降温机或冰袋,应在病人进入冬眠状态下,各种反应减弱或消失后开始物理降温,否则在降温过程中病人易出现寒战反应而引起机体代谢增加。在进行物理降温时,应避免病人冻伤。

(2)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变化: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发生肌颤,易增加耗氧量,加重脑缺血缺氧,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对未达到预期目的的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病人应用冰毯后应保持镇静、无寒战、无躁动发生,选用冬眠Ⅰ号1/4量~1/2量,每6~8小时肌内注射一次,根据临床表现酌情增加或减量及次数。

(3)严密观察循环系统功能:观察心率血压脉搏、肢端循环及面色等。正常情况下,若亚低温治疗有效,由于冬眠合剂的抗肾上腺素能作用,病人应表现为微循环改善,肢端温暖,面色红润,血压正常,脉搏整齐有力,心率偏慢。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碍,冬眠过深及体温太低,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保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4)加强基础护理:冬眠合剂中的氯丙嗪和哌替啶具有扩张血管作用,因此亚低温治疗中的病人最好取平卧位,避免病人突然坐起、激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直立性低血压。氯丙嗪易引起便秘,因此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便秘出现,必要时进行灌肠或使用缓泻剂。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应做好病人的皮肤、口腔、泌尿道等护理,定时更换体位,勤翻身、拍背,必要时使用气垫床,减少皮肤刺激,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两次,预防压疮发生。

(5)防止复温并发症:复温时应先撤去物理降温,让体温自然恢复,同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的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剂。切忌突然停用冬眠合剂,引发病情反复。若体温不能自行恢复,可采用加盖被子、温水袋等方法协助复温。体温回升速度尽量控制在4~6h升高体温1℃。防止因升温过快而出现复温性休克,即在短时间内周围血管扩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血压下降,组织缺氧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邱妮娜 武江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