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祛湿化痰降胃气经方

祛湿化痰降胃气经方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旋覆代赭汤主治中虚痰饮痞证,若病久不愈者,用代赭石为3g,以避免药物损伤脾胃;若欲加大代赭石用量,最好也加大人参、甘草、大枣用量,以使方药用量调配能切中病变证机。

【歌诀】 

旋覆代赭人参同,半夏姜甘大枣正,

心下痞硬有噫气,主治中虚痰饮证。

【方药】 旋覆花三两(9g),代赭石一两(3g),人参二两(6g),生姜五两(15g),甘草炙,三两(9g),半夏洗,半升(12g),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 补中降逆,化痰下气。

【学用导读】 旋覆代赭汤主治中虚痰饮痞证,若病久不愈者,用代赭石为3g,以避免药物损伤脾胃;若欲加大代赭石用量,最好也加大人参、甘草、大枣用量,以使方药用量调配能切中病变证机。

【中医辨证】

1.中虚痰饮痞证 心下痞硬或疼痛,噫气不除,或呕吐,或便溏,四肢困重,乏力,舌淡,苔薄白或腻,脉虚弱或滑。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中虚痰饮痞证的基础方,以治疗肝气上逆证(胁肋胀满或疼痛,胃脘痞闷或疼痛,呕吐,头晕,耳鸣,情志不快,善叹息,或心烦,或干噫,苔薄,脉弦)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脾胃虚弱,痰饮内生,气机壅滞,浊气不降,以致中虚痰饮痞。

4.审证要点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舌淡、苔白略腻、脉弱或滑。

5.随证加减用药 若气滞者,加紫苏、柴胡,以行气解郁;若气逆明显者,加竹茹、柿蒂,以降逆下气;若咽喉不利者,加桔梗、牛蒡子,以利咽宣畅气机;若胃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行气活血止痛。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呕吐、慢性肝炎、高血压、梅尼埃病、咽神经紧张综合征、梅核气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心肌炎、肋间神经痛、心肌缺血、慢性肾炎等。

【医案助读】 姜某,女,45岁。在5年前因胃痛而做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近因胃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胃痛,胃脘满闷,按压不柔和,胃中浊气上逆至咽不得出,气出则舒,口腻不渴,舌淡,苔薄略腻,脉沉弱。辨为中虚痰饮痞证。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旋覆花10g,代赭石3g,红参6g,生姜15g,炙甘草10g,半夏12g,大枣12枚,桂枝10g,茯苓15g,竹茹24g,陈皮24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胃痛减轻,胃脘满闷解除,苔腻消退。续服前方30余剂,诸证悉除。

诊治提示:根据胃脘满闷按压不柔和、胃中浊气上逆至咽不得出符合张仲景论“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再根据脉沉弱,以此辨为中虚痰饮痞证。方以旋覆代赭汤益气和中、降逆化痰,加桂枝温阳化饮,茯苓益气健脾、渗利痰湿,竹茹降逆和胃,陈皮理气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方证研究】 脾胃虚弱,痰饮内生,痰气胶结,阻塞心下,则心下痞硬;痰饮阻滞胃气不降而上逆,则噫气不除或呕吐;脾虚不运,则便溏;脾胃虚弱,生化气血不足,则四肢困重、乏力;舌淡,苔白略腻,脉弱或滑,均为中虚痰饮之征。其治当补中降逆,化痰下气。方中旋覆花下气降逆,化痰散结,能升能降,升则调气,降则泄浊,疏肝利肺;代赭石重镇降逆,下气平肝和胃;半夏燥湿化痰,宣降气机;生姜温胃暖肝,和中化痰;人参、大枣、甘草健脾和胃,补益中气。

方药配伍特点:旋覆花与代赭石相配,一轻泄一重镇,降逆而不戕伐;半夏与人参相配,既醒脾又健脾,标本兼治;生姜与半夏相配,既增强降逆作用,又减弱半夏毒性。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显著促进胃排空、促进胃动力、促进小肠推进、降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流等作用。

【使用禁忌】 脾胃湿热证、脾胃阴虚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