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发生时的各种暴力可造成骨关节损伤,常有严重的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骨折,骨折时大多伴有软组织如骨膜、肌腱、肌肉、血管、神经、韧带及关节等周围组织的损伤。关节损伤指的是构成关节的组织包括骨、关节软骨、滑膜、关节囊、韧带等的损伤。严重的多发性骨关节损伤,伤情复杂,可引起永久性伤残甚至死亡。
(一)伤情评估
1.外伤史 均有外伤史,是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综合作用所引起,常见于交通事故伤、重物砸伤、高处坠落伤、机械损伤等。
2.局部表现
(1)一般表现:骨和关节损伤部位表现为疼痛、压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伤肢功能障碍等。
(2)骨关节损伤的特有体征:①骨折处出现畸形,肢体反常活动和骨摩擦音或摩擦感。②关节完全性脱位者:关节畸形或在异常部位触到移位的关节骨端;弹性固定,由于脱位关节处肌腱、韧带的牵拉及周围肌痉挛等导致脱位关节僵化于一定体位,在被动活动时有一定的抵抗;骨端移位突出,正常关节结构部可出现空虚感;患肢长度于伤后发生异常改变(增长或短缩)。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有助于骨折的诊断,同时可指导骨折复位,手术定位,判断治疗效果。常规摄片包括正、侧位、邻近关节,某些情况下,需摄特定位置或健侧对比的X线片。
(2)CT检查:CT检查对于某些诊断不明确的骨关节损伤有很大价值,如骨盆骨折、脊椎体或附件的纵裂骨折、脊髓的受压迫情况、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判断及活动情况等。
4.伤情特点
(1)伤情危重:死亡率高,常合并严重的颅脑损伤、胸、腹腔脏器损伤等。
(2)并发症发生率高:①休克。创伤所致的多发性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严重开放性骨折时,伤员常同时存在广泛的软组织挫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和(或)合并内脏损伤可引起休克,尤其是严重大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如骨盆骨折合并腹膜后血肿,伤后数分钟内出血量可达500~1 000ml,多者甚至达2 000~4 000ml,常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②截瘫。脊柱骨折同时合并脊髓损伤者为20%。现场及早期处理恰当与否,是影响病情的发展与转归的重要因素。③感染。创伤时骨关节的破坏、开放及软组织的挫裂伤,造成异物残留和细菌污染,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感染,使骨关节愈合延迟和肢体功能恢复延缓。④大血管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病人常伴伤肢血管神经损伤,容易误诊、漏诊,在处理时要特别重视。尤其应注意易引起血管损伤的一些骨折和脱位,如膝关节脱位、股骨上段骨折、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和肱骨髁上骨折等,如发现患肢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大血管附近贯通伤等,应提高警惕,仔细检查,及时处理,防止血管进一步栓塞,造成截肢。对伤肢的神经功能亦应认真检查,准确判断,避免漏诊。⑤并发症多。并发症是引起严重多发性骨关节损伤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损伤早期主要是创伤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胸、腹腔内脏损伤;损伤中期主要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损伤后期主要为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均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另外,在骨关节损伤的晚期尚有骨折愈合异常、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骨坏死、关节活动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二)急救护理
1.伤情观察
(1)迅速评估伤员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及全身情况,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如活动性出血、颅脑及胸、腹部脏器损伤等。
(2)评估并准确判断损伤部位的血供、感觉、肌力等指标,以及有无骨折移位及压迫大血管、神经或脊髓损伤的存在。
2.现场救护
(1)抢救生命:立即使伤员脱离危险现场;心跳呼吸停止者,紧急进行心肺复苏;及时准确处理威胁生命的合并伤;预见性的处理和抢救创伤性休克,进行大量快速输血、输液,维持有效血容量;昏迷病人必须保持气道通畅。
(2)处理伤口:一般伤口出血,用无菌棉垫或干净布类加压包扎伤口止血即可。四肢活动性大出血,加压包扎止血无效时,可用止血带止血,骨折端外露的开放性骨折,切忌加压,以防组织进一步损伤,可先用消毒敷料或干净的布类临时包盖伤口,待送医院清创后再进行复位。
(3)妥善固定:临时外固定是骨折急救的重要措施。急救固定的目的在于减轻疼痛,避免进一步损伤和便于运输。具体方法参见第4章。
3.伤员的转送 根据骨关节损伤者的伤情采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十分重要,尤其对脊柱脊髓损伤的伤员。要求选用配有木板或其他硬物板的担架,取仰卧或俯卧位,移动伤员时,应保持伤员的脊柱相对平直,需3~4人,可用手托法或滚动法将伤员移到担架上,如为颈椎损伤,则必须有一人固定伤员头颈部,并略加牵引进行搬运。
4.开放性骨、关节损伤的处理
(1)做好术前准备:备血、X线检查、抗生素应用,酌情使用充气止血带,清洗伤口周围皮肤,对污染严重的创面,去除表浅污染后,可用消毒液冲洗创面,但不可冲入深部,留标本送检。
(2)清创手术:应在尽量减少对组织损伤,保护神经、肌腱、骨关节软骨及骨组织的前提下进行逐步清创,消除一切可见的污染物、异物、关节内的游离碎骨或软骨碎片,创底深可适当扩大伤口以达到良好暴露以利引流。术中根据伤情采用骨外支架固定或内固定如螺丝钉、接骨钢板、髓内针等。
(3)创口清洗:清创后,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腔,关节腔冲洗一般用生理盐水6~12L,或用喷射脉冲冲洗法冲洗创腔,速度800~1 200/min,喷水量700~1 000ml,压力为2~2.5kg/cm2。
(4)闭合伤口:一般伤口在伤后6~8小时内,经彻底清创可作一期缝合;皮肤缝合困难者,应作皮瓣转移、减张缝合、植皮等方法以闭合伤口;创伤时间长,伤口污染严重可待3~5日按伤口进展情况行延期缝合。开放性骨关节损伤一般需在伤口低位放置引流管或另行切口置管,并保证引流通畅,必要时行负压引流。
(5)固定或牵引:清创后将患肢外固定于功能位或采用持续牵引。全身和局部使用抗生素治疗。伤口一期缝合者,可开始早期活动,2~3周后才进行主动的关节功能的锻炼。
(6)功能锻炼:目的是避免发生关节僵直、肌肉萎缩或粘连等,使患肢迅速恢复功能。在进行功能锻炼时,需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与病人一起制定功能锻炼的护理计划。有步骤的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并指导和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
(姚蕴伍 黄金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