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述精神分析学派的无意识理论

论述精神分析学派的无意识理论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分析疗法是由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曾在西方心理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精神分析疗法主要应用于各种神经症患者、某些人格障碍患者、心境障碍患者以及心身疾病的某些症状,精神分析不适合重性精神障碍患者、重性抑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接受精神分析的治疗的前提是自我功能的相对完整。癔症发作期间伴有自我意识障碍患者也不适合精神分析治疗。在我国临床护理中基本不使用精神分析疗法。

(一)概况

精神分析疗法是由弗洛伊德(Frued)于19世纪末创立,曾在西方心理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近代多种精神动力的治疗理论。精神分析学说强调无意识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如精神刺激、环境的变化等)可转化为各种神经症状及心神症状(如癔症、焦虑症、心神疾病如溃疡病等)。因此,通过精神分析师与患者为治疗而构建的工作联盟,在耐心而长期的治疗性关系中,通过“自由联想”等内省方法,帮助患者将压抑的无意识中的各种心理冲突,主要是幼年时期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挖掘出来,使其进入到意识中,转变为个体可以认知的内容进行再认识,可以使患者重新认识自己,发现更具建设性的适应方式,并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达到治疗的目的。

精神分析疗法的目的不是单纯消除患者的症状,而是注重人格的重建、思维模式、态度的转变,以及解决早年的心理冲突,消除无意识心理冲突的影响,启发和扩展患者的自我意识。通过分析,达到认知上的领悟,促进人格成熟。

1.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格的各种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欲望、幻想、判断、情感、决定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这些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3个层次。

意识是指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人的有些心理活动是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只要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

潜意识是指无法被个体察觉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没有进入意识被个体觉察。

前意识界于意识和潜意识层次中间,一些相对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知觉、回忆常被积压在前意识这个层次,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个体觉察到的,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从而让个体觉察到。

2.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有其完整的一套人格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格由3部分构成:本我(或他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是生物性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等,其中性本能对人格正常发展尤为重要。本我具有要求即刻被满足的倾向,故遵循所谓的“快乐原则”。

自我的一部分是意识的,另一部分是潜意识的。一方面,自我的动力来自于本我,即为了满足本能冲动和欲望;另一方面,它又要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以保护个体的安全。所以,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有些类似我们日常所说的良心、良知、理性等含义。超我是我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规范等内化而成,其功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二)精神分析疗法的治疗技术

1.自由联想 让患者舒适的躺着或者坐着,把自己心里想到的浮现在脑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无论任何微不足道的没有意义的甚至荒唐的内容都讲出来,治疗者则对所讲的内容加以分析和解释,从中发现患者内心深处无意识的矛盾冲突,发现心理障碍的原因。自由联想本身还起着心理疏导的作用。

2.梦的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患者做的梦的内容与被压抑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内在联系,梦中出现的物体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无意识心理活动间接地从梦中表现,但是已经伪装,要经过治疗者分析和解释才能识别和理解,对梦的分析就是要揭开伪装,寻求其真实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3.移情分析 在精神分析过程中,随着患者与治疗者治疗关系的发展,患者对治疗者的信任和依赖日益增加,患者会对自己的父母、朋友,甚至恋人或配偶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这就是移情。面对患者的移情,精神分析师要做出恰当的反应,以适当的同理,节制和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讲述的内容。通过对移情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心理上的某些本质的问题,引导患者讲述出痛苦的经历,揭示移情的意义,帮助患者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并给予适当的疏导,以使移情成为治疗的动力。

4.阻抗分析 治疗中患者有意无意的回避某些问题,或是在行动上表现出与治疗者不配合,不相信治疗者,这种现象便是阻抗,阻抗可能提示分析已涉及患者高度敏感的东西,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阻抗分析就是指导患者以现实的态度,正视问题,发现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一旦阻抗被认识和消除,治疗便得以向前发展。

5.解释 是指精神分析师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一些心理实质问题,如他说的话的无意识含义进行解释或引导,帮助患者将无意识冲突的内容进入意识层面加以理解。解释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根据每次谈话的内容,在患者自由联想及梦境内容的表达的基础上,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让他认识到心理症结之所在。通过解释帮助患者逐步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使被压抑的无意识的内容不断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适应证

精神分析疗法主要应用于各种神经症患者、某些人格障碍患者、心境障碍患者以及心身疾病的某些症状,精神分析不适合重性精神障碍患者、重性抑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接受精神分析的治疗的前提是自我功能的相对完整。癔症发作期间伴有自我意识障碍患者也不适合精神分析治疗。该疗法因疗程长、费用高,且理论无法证实、缺乏评判标准、结果难以重复等,已受到不少批评,经典的分析操作现在也较少使用。

(四)精神分析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尽管精神分析疗法发展历史最悠久,也是心理治疗领域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和方法。但由于其技术难度较大,必须由经专门训练过的专业人员实施。在我国临床护理中基本不使用精神分析疗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