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在甲型肝炎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都可产生抗HAV的IgM和IgG抗体。目前对HAV的微生物学检查,以检测其抗原、抗体为主。抗HAV IgM具有出现早、短期达高峰与消失快的特点,是甲型肝炎新近感染的标志。注射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应急预防甲型肝炎有一定效果。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无包膜。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2.抵抗力 HAV对乙醚、60℃加热1h及pH 3的作用均有相对的抵抗力(在4℃可存活数月)。但加热100℃5min或用甲醛溶液、氯等处理,可使之灭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病人。发病2~3周,随着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液和粪便的传染性逐渐消失。

2.传播途径 HAV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如毛蚶等)、食具等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输血或注射方式传播,但较为少见。

3.致病机制与免疫 HAV多侵犯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5~45d,HAV侵入人体后,先在肠黏膜和局部淋巴结增殖,继而进入血流,最终侵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增殖。临床表现多从发热、疲乏和食欲缺乏开始,继而出现肝大、压痛、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其致病机制,除病毒的直接作用外(早期),机体的免疫病理损害也起一定的作用。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一般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

在甲型肝炎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都可产生抗HAV的IgM和IgG抗体。前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出现,后者在恢复后期出现,并可维持多年,病后有牢固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诊断

目前对HAV的微生物学检查,以检测其抗原、抗体为主。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最为常用。抗HAV IgM具有出现早、短期达高峰与消失快的特点,是甲型肝炎新近感染的标志。抗HAV IgG的检测有助于流行病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HAV的预防应搞好饮食卫生,保护水源,加强粪便管理,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注射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应急预防甲型肝炎有一定效果。我国生产的甲肝活疫苗只注射一次即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基因工程疫苗研制亦已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