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将抗糖“革命”进行到底

将抗糖“革命”进行到底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3年的夏天,前途无量的杨为信日渐感到四肢乏力、浑身没劲,接下来是明显的消瘦,口渴难耐,多饮、多尿。在那个艰苦的时代,组织上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杨为信对此感慨万千、铭记终生。用他的话说:“我既能从枪林弹雨中爬出来,就不会被糖尿病吓倒,我要像对待敌人那样设法消灭它、俘虏它。50多年来我一直在革糖尿病的命,而且,我有决心将抗糖‘革命’进行到底!”

胰岛素相伴54年,成功“抗糖”54年

杨为信老先生解放战争时期参军,是位扛过枪、打过仗,历经枪林弹雨的老革命。解放后,这位战功卓著、英俊潇洒的江南“小秀才”先后在西南军区和解放军总政治部任职。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聪明才智的时候,不期而遇的病魔粉碎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1953年的夏天,前途无量的杨为信日渐感到四肢乏力、浑身没劲,接下来是明显的消瘦,口渴难耐,多饮、多尿。领导和战友们看着平日活泼好动、爱说爱唱的杨为信开始“打蔫”,心里犯起了嘀咕:他怎么会这样无精打采的?莫不是病了?于是,催促他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

经部队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心、肝、肺都没有问题,休息几天就好了。接着又去检查数次,还是没有检查出他的病症所在(当时的医疗条件还很差,检验设备简陋,加之部队医院的医生对糖尿病还没有什么感性认识,所以认为他的身体无“大恙”)。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领导眼看着一个身强力壮、活蹦乱跳的小伙(当时16两等于一市斤),每餐只能吃三个水饺,实在扛不住了就靠吃青菜充饥,这对一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是多么残酷呀!他忍了又忍,硬着头皮挺了过来。

后来,经医院多次检查,确诊为1型糖尿病患者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还不能生产胰岛素,进口的胰岛素供应也时断时续,尽管组织上为了保障他的治疗与健康想尽办法,但胰岛素也有“断顿儿”的时候,每当此时,组织上就让他去住院,医生就让他禁食,并卧床休息,同时应用中医药疗法维持生命,静静等待胰岛素的到来。在那个艰苦的时代,组织上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杨为信对此感慨万千、铭记终生。

他把党的恩情化作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干好本职工作,曾多次立功受奖。1958年他从军队转业,为响应党的号召,他主动放弃回到江南水乡、六朝古都南京的机会,与妻子和孩子们一起到生存条件艰苦的贵州去工作。在贵州艰苦的环境和那个艰难的年代,为使杨老有个好心情和健康的身体,妻子常德华省吃俭用,宁愿自己和孩子吃苦,也要千方百计地照料好老杨的生活,及时督促他吃药、打针,细心观察他的血糖变化,为调理好老杨的病情和抚育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妻子费尽了心血。

从发病之始,只要不出现胰岛素的供应短缺,他每天都要定时定量注射4次胰岛素,在他与胰岛素相伴走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之中,粗算起来,全身已经留下了7~8万个针孔。但他没有白白受罪,他成功了!时至今日,他未出现任何糖尿病并发症,依然快乐、洒脱地生活着。言谈中,笔者真切地感觉到:他确实踢开了“糖魔”的羁绊,大踏步地向既定方向前进着。用他的话说:“我既能从枪林弹雨中爬出来,就不会被糖尿病吓倒,我要像对待敌人那样设法消灭它、俘虏它。50多年来我一直在革糖尿病的命,而且,我有决心将抗糖‘革命’进行到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