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膀胱术,亦称为新膀胱术或可控膀胱术,是采用回肠、回结肠、结肠及胃与尿道残端吻合的多种新膀胱术,如回肠新膀胱术、正位回结肠新膀胱术、去结肠带回盲肠新膀胱术、保留神经与精囊的正位可控回肠膀胱术。文献中报道代膀胱术术后尿瘘的发病率为8%~35%。
【原因】
1.术后行代膀胱持续冲洗所致。术后膀胱冲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肠道分泌的黏液阻塞尿管及膀胱造瘘管,但由于冲洗所用的外用生理盐水水温较低,会刺激肠黏膜产生更多的黏液而阻塞出水道;同时,闭合冲洗系统有较高的静水压,且患者对新膀胱充盈的感觉较迟钝,如果出水道阻塞,过度充盈的膀胱及较高的静水压极易造成新膀胱的裂开而形成尿漏。
2.代膀胱造瘘管及尿管被血凝块或肠道黏液阻塞。
3.代膀胱吻合技术欠佳,尤其是代膀胱与输尿管吻合处缝合欠严密,当新膀胱因某种原因致内压增高时。
4.因膀胱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下腹部曾进行过放疗。
5.输尿管部分缺血坏死。
【临床表现】
1.术后早期从膀胱造瘘管及切口处有尿液溢出或流出。
2.伤口引流物及引流管液体中尿素氮、肌酐值均明显高于血清值时,可确诊为尿漏。
3.CT检查:可见新膀胱周围有大量液性暗区。
4.通过新膀胱支架管造影,可确定尿漏的部位、程度及范围。
【治疗】
1.术后发现膀胱造瘘管及尿管被血凝块或肠道黏液阻塞现象,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可用低压吸引。
2.保持膀胱造瘘管及导尿管引流通畅,必要时可用抗生素盐水反复冲洗。
3.经上述处理后引流物量仍较大,术后2周以上者可考虑经新膀胱行输尿管逆行插管,如插管成功者可保留输尿管导管1~2周,或经皮肾穿刺置管引流,以减少尿液从漏口处外溢。
4.经上述非手术治疗不能治愈时,可在术后3~6个月行代膀胱尿瘘修补术。
【预防】
1.膀胱持续冲洗并不能有效防止尿漏。良好的尿液引流,对膀胱造瘘管的良好护理及必要的间断冲洗是防止尿漏的较好方法。
2.行输尿管新膀胱吻合时,缝合应严密,最好是在无张力情况下行黏膜下遂道法分层吻合。
3.代膀胱术中双侧输尿管内的输尿管支架管不能过早拔除,原则上至少应保留12d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