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动脉漂浮征

主动脉漂浮征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腹膜后肿大的淋巴结到后期常融合成团块,腹主动脉、腹腔干、下腔静脉或肠系膜上动脉明显被推移、包埋。临床常有腹部不适、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腹膜后淋巴瘤最易侵犯主动脉前淋巴结及主动脉左淋巴结,其次是主动脉右淋巴结及主动脉后淋巴结。②淋巴结融合成团,呈较大的软组织密度块形,中央可有坏死,主动脉和腔静脉后血管脂肪角消失。当淋巴结肿大至相当程度可使大血管向前移位出现主动脉漂浮征,在CT增强中显示更好。

【英文】 The floating aorta sign;the abdominal aorta drown sign

【又名】 腹主动脉淹没征;血管包埋征。

【表现】 在腹部CT上,腹主动脉被肿大并相互融合形成肿块的淋巴结所包埋,当淋巴结肿大至相当程度可使大血管向前移位,大血管如同漂浮在肿块中,故称主动脉漂浮征。在CT增强中显示更好。

【解释】 腹膜后肿大的淋巴结到后期常融合成团块,腹主动脉、腹腔干、下腔静脉或肠系膜上动脉明显被推移、包埋。

【讨论】 腹膜后淋巴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腹膜后恶性肿瘤。可以原发,也可为淋巴瘤病的一部分。组织学上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常有腹部不适、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

腹部淋巴结可分为4组,它们分别是主动脉前淋巴结、主动脉左淋巴结、主动脉右淋巴结和主动脉后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瘤最易侵犯主动脉前淋巴结及主动脉左淋巴结,其次是主动脉右淋巴结及主动脉后淋巴结。淋巴瘤患者中,很少有只单独侵犯一组淋巴结的。

CT表现为:①主动脉旁孤立肿大的淋巴结,平扫可清楚显示肿大的淋巴结病灶,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状,边缘不整,密度不均。当淋巴结直径>1.5cm提示肿大,>2cm则可以肯定肿大,淋巴瘤的特点是肿块巨大,绝大部分>5cm;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②淋巴结融合成团,呈较大的软组织密度块形,中央可有坏死,主动脉和腔静脉后血管脂肪角消失。腹主动脉、腹腔干、下腔静脉或肠系膜上动脉明显被推移、包埋,肿大淋巴结越过中线、融合成块状,呈典型的腹主动脉淹没征或血管包埋征。当淋巴结肿大至相当程度可使大血管向前移位出现主动脉漂浮征,在CT增强中显示更好。③肝、胰等邻近器官被推移及转移征象。

腹膜后淋巴瘤应与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结结核、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等鉴别。不少学者认为不管是转移瘤还是淋巴结结核,CT上一般较少出现血管漂浮征(或血管包埋征),血管漂浮征是腹膜后淋巴瘤与其他淋巴结性疾病鉴别的重要征象。

图2-8-2 腹部CT增强扫描示“血管漂浮征”

A.女性,72岁,B细胞淋巴瘤,CT增强扫描可见腹主动脉周围一密度均匀的巨大肿块,轻度强化,肿块内见明显强化的血管影漂浮于其中;B.另一患者,男性,4岁,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CT增强扫描示血管被包埋、移位,似漂浮于肿块中(由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 赵长安提供)

(龙从杰)

参 考 文 献

[1]曾庆勇,黄尧生,蓝博文,等.腹膜后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附11例报告).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3,12(2):96-98

[2]余日胜,章士正,吴瑾秀,等.腹内淋巴结性淋巴瘤的CT评价.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3):269-271

[3]周康荣.腹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274-278

[4]Nishino M,Hayakawa K,Minami M,et al.Primary Retroperitoneal Neoplasms:CT and MR Imaging Findings with Anatomic and Pathologic Diagnostic Clues.RadioGraphics,2003,23(1):45-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