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分社会人员及家庭成员不了解老年人的需要,令老年人觉得自己不再受重视,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通过近年研究发现,即使超过50岁也不会出现认知能力低下,而且即使认知能力低下,也不会出现智力完全障碍。

(一)从一般背景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均有其共同的心理状况及每个人漫长的生活经验培养起来的个性,两者相互作用构成了老年人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因此,理解老年人的心理要结合其现在、过去、未来的状况。

1.老年人的身体、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及经济等发生变化

2.疾病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来健康的身体出现疾病,从而影响生活。

(二)从伴随身体老化产生的改变理解

1.身体方面的变化

(1)形态

(2)功能

(3)健康

2.精神方面的变化

(1)自觉衰老

①内因:生理的老化现象,如老花眼、听力减退、白发、牙齿脱落、皮肤变化、闭经等;高龄期的慢性疾患,如神经官能症、肌肉痛、关节痛、白内障等;身体功能低下,如体力不支、易疲劳、健忘等。

②外因:离开热爱的岗位(退休);孙子出世;家庭内的主导权由年轻人接替;身边的人去世(老伴、朋友)。

(2)情感障碍:所谓的“障碍”是指与正常人相比无法进行某些日常生活的一种状态。老年人喜怒哀乐等情绪相对稳定,但容易为某些琐事感到亢奋,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家庭自己来守护。一旦自己不能进行饮食、排泄、更衣、行动等基本的日常活动时,就容易陷入没有人生价值的错觉中,对依赖别人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厌恶感。对家人感到迷惑,有被人遗弃的不安全感,表现为希望被人接纳的不适应感,对将来的不安全感增强,很容易陷入已远离幸福的恐惧和孤立状态。老年人抑郁极易导致无力感、焦虑、妄想、自杀等危险倾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竭,往往感到死亡的临近,回顾人生,喜、悲、悔、恨等复杂心理影响了生活,甚至迷失生活目标。部分社会人员及家庭成员不了解老年人的需要,令老年人觉得自己不再受重视,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3)性格改变:老年人的精神变化还包括性格上的改变,但是,老年人的性格变化不是突然积极或者消极的,而受个人童年、青年、成年形成的性格和伴随大脑老化出现的生物物质学变化以及社会环境尤其是人际关系变化影响较大。

(三)认知能力变化

通过近年研究发现,即使超过50岁也不会出现认知能力低下,而且即使认知能力低下,也不会出现智力完全障碍。75岁的老年人虽然非语言性能力及智力下降,但语言能力及理解力也只是稍稍下降。老年人很难记忆新的事物,但通过其人生经验对事物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很深刻。因此,老年人往往对自己的人生作了总结,慢慢地形成某种独特的心理模式,使性格不稳定,情绪容易变化,主观、自信或保守、固执。当发现自己某些固执或主观思想带来负面时,会产生精神压力,急躁、沮丧或自卑、自怜而喜怒无常,这些忧、思、悲、惊、恐的负面情感驱使情绪低落。此外,又因体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他人的帮助,增加别人的负担,使人厌烦,惧怕生病,又疑有病,并且不敢去医院检查,矛盾重重,忧心忡忡,有的甚至产生厌世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