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疗语言的基本类型

医疗语言的基本类型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医医语言 是指医生与医生之间进行沟通时所运用的语言。2.医学书面语 是医患沟通中另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它是临床医疗活动中,以书面形式记载病情、诊断意见、处置方案的一种专用语言。常见的医疗书面语形式有病历、医嘱、处方、检验报告和医学鉴定、证明等。

(一)按沟通对象分

1.医患语言 是指医方与患方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时所运用的语言。根据沟通对象的不同,医患语言又可以细分为医生同患者本人、同患者亲属、同患者其他相关人员之间的语言行为和语言结果,其中医生与患者本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是最重要的医生职业语言形式。

2.医医语言 是指医生与医生之间进行沟通时所运用的语言。医医语言基本针对患者疾病的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环境、诊断依据、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交流,更多使用专业术语与词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决策性。

3.医护语言 是指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进行沟通时所运用的语言。医护之间的语言交流多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如治疗手段的落实、药物的使用,患者的护理要求、健康教育等,具有较强的指令性。

(二)按语言形态分

1.医学口语 是医患沟通中最基本、使用最频繁的语言形式,口语具有承载思维的直接性与多样性的特点。

2.医学书面语 是医患沟通中另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它是临床医疗活动中,以书面形式记载病情、诊断意见、处置方案的一种专用语言。常见的医疗书面语形式有病历、医嘱、处方、检验报告和医学鉴定、证明等。

3.医学体态语 是医患沟通中的一种辅助性沟通工具,是口语的伴随性语言,当人的动作、行为进入交际环境有了表情达意的作用时,即可称之为体态语。除口语以外,体态语在医生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详见本书第9章)。

4.医学环境语(environment language) 是指在医患沟通中,环境设置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工具所带来的影响。如诊室的布置,包括桌椅摆放的位置、医生的年龄、仪表等,甚至桌子上摆放的图书和有关诊断仪器设备等,都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按功能分

1.交际性语言 是指在一般语境下,医方出于交际性目的,为协调处理好医患关系而运用的交往性语言。比如对初次入院患者说:“您好!我是主管您的医生,我姓王,在您住院期间由我全面负责您的治疗工作,如若有什么问题或要求,请直接找我,希望您能配合我,一起努力,争取早日康复。”

2.职业性语言 是指在特殊语境下,医方出于医疗性目的,为遵循职业特殊性规范而运用的专业性语言。

(1)诊断用语:是指用于诊断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语言,是最原始、最认真、单次交流持续时间最长的语言。

①询问性语言:询问性语言主要是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时,为了解病情而进行的提问和交流。提问一般采用“开放性”方式,例如对初诊患者:“您哪里不舒服?”对手术患者:“昨天刚做完手术,今天刀口还疼不疼?”对慢性病患者:“上个月回家,有没有坚持服药?”

②论断性语言:论断性语言是医务人员在经过临床理学检查之后,通过专业的分析判断,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的结论性意见。例如对门诊患者:“您患了肝炎,需住院治疗”;对手术患者:“您得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必须立即手术”。

(2)治疗用语:指用于治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语言,是深层次、长时间交流的语言形式。

①告知性语言:是指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传达的有关病情、医学处置措施等客观医学信息。信息包括一般信息和特殊信息(如不良信息)。例如对食管癌患者家属:“您父亲这次手术很成功,术中发现肿瘤还没有突破食管的浆膜层,周围也没有发现肿大的淋巴结,我们已经按照肿瘤治疗的常规,进行了根治性的切除,请放心。”对患者家属:“非常遗憾,由于您妻子身患糖尿病30多年,有多种合并症,这次又因酮症酸中毒而突然昏迷,虽经我们多方抢救,但看来希望不大。”(传达噩耗)

②解释性语言:是指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用于答疑解惑、科普宣传、健康教育等目的的解说性语言。例如对流感患者“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是通过休息、营养、大量饮水、开窗通风、保持良好心态等措施,不需要吃药,一周左右也是可以自行痊愈的。”

③嘱咐性语言:是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因执行医疗常规或特殊治疗的需要,向患者传达的吩咐或指令性语言。从言语强度上来讲,可分为命令语和规劝语,例如对腹痛患者进行体检时说:“请到那张床上平躺下,膝盖弯曲,把上衣掀开。”对痛风患者:“抽血检查的结果表明,您的尿酸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值,今后对海鲜、啤酒等食物要严格控制了”。

④抚慰性语言:是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传达的安抚性和鼓励性的语言。主要包括安慰语和鼓励语,例如对术后心存疑虑的患者:“这是手术后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不用担心,过两天自然就会好的。”对骨科术后首次进行功能锻炼的患者:“对,就是这样!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