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沟通的构成要素

人际沟通的构成要素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Hein 1973年提出的理论,沟通的基本结构包括信息背景、信息形成者、信息本身、信息传递途径、信息接受者及反馈等六个要素。此时发出反馈的沟通者便从信息接收者的角色转变为信息发出者,在人际沟通中,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随时进行角色互换,所以人际沟通才会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3.反馈的作用 反馈是确定沟通是否达成的因子。为了核实检查沟通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有反馈的环节。

根据Hein 1973年提出的理论,沟通的基本结构包括信息背景、信息形成者、信息本身、信息传递途径、信息接受者及反馈等六个要素。

(一)信息背景

信息背景是指互动发生的场所环境及事物,是引发沟通的“理由”,是每个互动过程的重要因素。这些环境、现象、事物等反映在沟通者的头脑中,便刺激他产生沟通的需要和愿望。这种需要和愿望,可能是清晰的,也可能是模糊的。客观存在的刺激是产生沟通的前提和依据。Hein认为,一个信息的产生,常受信息发出者过去的经验、对目前环境的领会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影响,这些就称为信息的背景因素。因此,要了解一个信息所代表的意思,不能只接受信息表面的意义,还必须考虑背景因素,注意其中可能的含义。

(二)信息发出者

信息发出者是指发出信息的人,也称作信息的来源。发送者有某种想法,但需纳入一定的形式中才能予以传送,也就是进行编码。信息转换的基本操作是编码和译码。所谓编码,就是发送信息者将要传送的意义信息符号化,编成一定的语言文字符号或表情、动作。在编码之前,发送信息者先将自己的想法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编码最常用的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除此之外还需借助表情、动作等。

(三)信息

关于信息的定义众说纷纭,大约有40多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数学家认为信息就是概率论物理学家认为信息就是负熵。《辞海》中信息一词注释为:“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英国的《牛津字典》对信息注释为:“信息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信息论与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家诺伯特·维纳认为:“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这是对信息概念比较明确的论述。我们可以将信息理解为沟通时所要传递和处理的对象,即信息发出者希望传达的思想、感情、意见、观点等。

信息必有一定的内容意义,可能还带有背景因素的色彩及信息形成者的风格,可以说是上述两者的具体化。信息是通过一定的信号(如语言、微笑等)来显示的,这些信号又是按一定规则(如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这种有组织并能表达一定内容意义的信号便称为代码。信号和代码都是信息的载体

(四)信道

又称媒介或传递途径,是指发送者传递信息的工具或手段。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在现代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一条沟通渠道常可同时传送多种形式的信息,如电视电话会议和其他多媒体技术可把语言、文字、图像、数字等融合在一起传送,大大便利了复杂信息的传递。如沟通渠道选择不当,或沟通渠道超载,以及沟通手段本身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中断或失真。有效的沟通离不开可靠的信息传递渠道。比如大楼着火,使用书面

小资料方式传递这一信息显然不合适。一般说来,在沟通交流中,信息发出者在传递信息时使用的途径越多,对方越能更好更多更快地理解这些信息。

罗杰斯的研究

美国护理专家罗杰斯1986年的研究表明:单纯听过的内容能记住5%;见到的能记住30%;讨论过的内容能记住0%;亲自做的事情能记住75%;教给别人做的事情能记住90%。这个研究结果可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五)信息接受者

即接收信息的人。从沟通渠道传来的信息,需要经过信息接收者接收并接受之后,才能达成共同的理解。信息的收受实际上包括了接收、解码和理解三个步骤。首先,信息收受者必须处于接收状态,其次是将收到的信息符号解码,就是把符号的信息还原为意义信息,译为可理解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这一思想。只有当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与信息发送者传递出的信息的含义相同或近似时,才可能产生正确的沟通。所谓听而不闻、闻而不解都会造成沟通的失败。

(六)反馈

1.何为反馈 “反馈”这一概念最早是1920年在电子工程学领域内提出来的。当时是指电子放大器输出信号后再重新回输到输入的一端。后来,这一概念的内涵和使用范围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控制论中的“反馈”,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出去后,又将信息作用的结果返回到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的再输入发生影响。而信息在这种循环往返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内容,实现控制。在传播学中,反馈的含义和控制论基本一致。它是指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发出者发出的信息做出反应。信息发出者根据反应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据此调节后继的信息(包括信息内容、信息的符号形式和排除信息传递途中的干扰等)。

2.反馈的发生 信息发出后必然会引起接收者的某种变化(反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或行为的改变等。不管这种改变多么微小,有时甚至从表面上看不出来(如某些心理反应等),但反应和改变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反应和改变又会成为新的信息返回给信息的发出者。此时发出反馈的沟通者便从信息接收者的角色转变为信息发出者,在人际沟通中,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随时进行角色互换,所以人际沟通才会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3.反馈的作用 反馈是确定沟通是否达成的因子。为了核实检查沟通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有反馈的环节。只有通过反馈,信息发送者才能最终确认和判断信息传递是否有效;只有当发出的信息与接收的信息相同时,沟通才是有效的。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我们要想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教学效果、演出效果、谈话效果等,都应当重视反馈,研究反馈。

当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受者面对面的情况下,反馈较为直接迅速。科技的进步,辅助沟通手段的先进(如电话、传真、传呼、互联网),虽然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也形成了相对不利的局面——减少了人与人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中的反馈部分也自然削弱了。因此,医生在工作中要注意多到病房巡视,而不是靠传呼器、监护仪观察和询问病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