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与桂枝加黄芪汤证,均为桂枝汤证的类方证,但前者属阳气不足,阴血痹阻证,以局部肌肉麻木不仁为主证;后者属阳郁湿阻营卫,以黄汗出为主证,这是其区别。患者脉现虚弱小紧,面色白,舌质淡,是产后重型血虚现象,中医诊为“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卫和营以治之。证属荣卫气血俱虚之血痹,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上药服6剂,两手麻木减轻,但仍握不紧。

【证象】 肌肤麻木不仁,或肢体痿弱无力,或周身疼痛,游走不定,寸关脉微弱,尺部小紧。

【证质】 气血两虚,营血阻痹。

按:本方证为血痹重证。患者体质虚弱,营卫气血俱虚,阳气不足,阴血涩滞,复感受风寒,故可见身体局部皮肤或肌肉麻木而不知痛痒。阳气不足,则寸关脉微弱;外感风寒,故尺部脉小紧。血痹与风痹主证不同,血痹以麻木为主,而风痹以疼痛为主。

【证治】 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证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图5-1):

图5-1 黄芪桂枝五物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5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00毫升,温服70毫升,日3次,

按:本方即桂枝汤以黄芪易甘草而倍生姜。方中黄芪益卫行气;桂枝温经通阳,协黄芪达表,温通血脉;白芍通血脉,而养阴血;倍生姜意在载芪走表,合大枣补营血,散风寒,调和营血。

【类证辨析】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与桂枝加黄芪汤证,均为桂枝汤证的类方证,但前者属阳气不足,阴血痹阻证,以局部肌肉麻木不仁为主证;后者属阳郁湿阻营卫,以黄汗出为主证,这是其区别。

【临床运用】 本方证常见于末梢神经炎,腓神经炎,面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糖尿病周围神经炎,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症,雷诺现象,风湿性节关节炎,产后腰痛,产后尿潴留,低血钾性抽搐,肢端血管障碍,白細胞减少症,慢性滑膜炎,银屑病,自汗症,便秘,胸痹等。

现代研究】 药理研究证明,本方具有扩张血管、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抗惊厥、抗过敏和健胃等作用。

【医案选例】

(1)郭某,女,33岁,北京某厂干部。患者于1973年6月间,因难产使用产钳,女婴虽取下无恙,但出血达1 800毫升之多,当时昏迷,在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产院用冰袋敷镇止血,经6个小时,血始止住。极端贫血,血红蛋白3克,需要输血,一时不易找到同血型的供血者,只输了400毫升,以后自觉周身麻木不遂,医治未效,在弥月内于6月28日即勉强支持来求诊治。患者脉现虚弱小紧,面色白,舌质淡,是产后重型血虚现象,中医诊为“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卫和营以治之。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尖9克,白芍9克,大枣4枚(擘),生姜18克。水煎。温服。

7月2日二诊:上方服3剂,脉虚小紧渐去,汗出,周身麻痹已去,惟余左胁及手仍麻,恐出汗多伤津,用玉屏风散加白芍、大枣作汤剂,以和阳养阴。

处方:生黄芪24克,白术30克,防风9克,杭白芍9克,大枣4枚(擘)。水煎。温服。

7月13日三诊:服上方10剂,汗出止,胁痛愈,右脉有力,左偏小,示指与小指作麻兼微痛,左臂亦痛,是心血仍虚而运稍滞,用三痹汤治之。本方养血补气之药多于祛风散邪,宜于气虚血少而有麻痹之证者。

处方:生黄芪18克,川续断6克,大独活6克,大秦艽6克,防风6克,辽细辛3克,川芎6克,当归9克,熟地黄9克,酒白芍9克,桂枝9克,云茯苓9克,杜仲炭9克,川牛膝9克,台党参9克,炙甘草6克。水煎。温服。

7月26日四诊:服上方10剂,周身觉有力,食指痛愈,惟左脉仍弱,血虚宜补,予人参养荣丸。

8月1日五诊:左右脉渐趋平衡而仍弱,小指与环指作痛,按小指内侧,是手少阴经脉所终,环指手少阳三焦经脉所起,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从经脉寻求,很明显是心经虚弱,气血难以充周经脉所致,投予生脉散作汤用,以养心气。

处方:党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水煎。温服。

9月3日六诊:上方服2周,小指与环指疼痛消失,所患产后病症已基本痊愈,惟脉仍现虚象,惟常服人参养荣丸以善后。

(岳美中医案)

(2)马某,女,65岁,1965年10月31日初诊。1965年8月1日跌倒1次,出现四肢不能活动,10多天后恢复活动,但右臂无力,两手麻木不能紧握,口干不思饮,舌苔白少津,脉弦数。证属荣卫气血俱虚之血痹,与黄芪桂枝五物汤:

生黄芪15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大枣4枚,生石膏30克。

用上药服6剂,两手麻木减轻,但仍握不紧。上方增黄芪为24克,因脉仍数,故加生石膏30克,继服6剂,两手麻木又减,左手已能正常握拳;继服调理之。

(胡希恕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