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上腺皮质腺瘤
【病理特点】
肾上腺皮质腺瘤可发生于肾上腺的任何部位,单侧,单发者多见,为圆形或结节状。瘤体较小,一般在2~4cm,根据其是否引起临床内分泌紊乱,分为两类: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
【声像图特征】
1.肾上腺内发现稍大肿瘤,直径多为2~3cm。
2.肿瘤形态规则,圆形,类圆形或有分叶,边缘整齐,界限清晰,有明亮强回声轮廓。
3.肿瘤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合并出血或囊变时可见小的无回声区。
4.周围器官受压移位不明显;肾上腺周围,肾周围与皮下脂肪可见增厚。
二、肾上腺皮质恶性肿瘤
<3cm的肾上腺皮质腺癌与皮质腺瘤声像图几乎无法鉴别,但是绝大多数皮质腺癌直径>3cm,表现为肾上腺区大体积的低回声团块,包膜不完整,瘤体呈分叶状,边界不整齐,有膨胀感,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因出血坏死形成的不规则无回声区。通常与肝、脾或肾贴近,有时形成压迹。
三、醛固酮瘤
【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
醛固酮瘤为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的腺瘤,90%为单发,少数为双侧或多发,左侧略多于右侧。瘤体较小,一般在2cm左右或以下。临床表现以高血压为主,并有钠潴留和低血钾而致出现肌无力、肌麻痹等。
【声像图特征】
1.醛固酮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为1~2cm,球体感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回声明亮,内部呈较均匀的低回声。
2.患者一般较瘦,皮下脂肪层及肾周脂肪层较薄,图像显示清晰,可确定肿瘤在肾上腺内所处的部位和与周围血管的距离。
四、嗜铬细胞瘤
【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主要是肾上腺髓质的肿瘤,约占75%时;约90%为单侧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肿瘤90%为良性。此病好发于青壮年,有的病人具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或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症状剧烈。
【声像图特征】
1.肾上腺与肾脏近旁形态规则的等回声团块。
2.瘤体周围有清晰的回声增强包绕,构成清楚的轮廓。
3.肿瘤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瘤体大小多数在4~5cm,有的直径可达10cm以上。
4.瘤体内等回声之间,常可有小的无回声区或囊状结构。
5.邻近器官压迫征: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向上、向下、向内侧生长而分别挤压肝脏、肾脏和下腔静脉;位于左侧的可分别推挤脾脏和肾脏。冠状切面可显示肿瘤与肾脏包膜回声构成“海鸥征”。
6.异位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可异位于肾门附近、腹主动脉旁、膀胱及髂血管旁等部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