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中医的“恒动论”谈谈体育活动和“导引”

从中医的“恒动论”谈谈体育活动和“导引”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祖国医学的理论中,有一个较突出的“恒动论”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永恒地运动着的。通过呼吸的运行,姿势的变动,从而达到气血和畅,机体健壮的目的。现行体育活动中的体操,“导引”活动与之相比,并不逊色。在“导引”活动锻炼的过程中,极为重视“运气”的问题。如通过运动锻炼,机体各器官的活动得到改进,这是“气”。从祖国医学的角度看来,仍属于“正气”的范畴,尤其是属于“卫气”的范畴。

(1978年3月10日)

在祖国医学的理论中,有一个较突出的“恒动论”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永恒地运动着的。《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由于事物是永恒的运动,所以成败倚伏等种种变化,便没有个完结的时候。而事物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运动,则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存在,所以《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在古代所谓的“阴阳”,就是具有矛盾对立的概念,这就是祖国医学对整个宇宙总的看法。至于人这物质体,同样是处于永恒运动状态之中的,譬如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素问·举痛论》)是言血液的永恒运动。“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篇》)是言营气、卫气的永恒运动。“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转味而入出。”(《素问·六节藏象论》)是言消化、泌尿等器官的永恒运动。总之,人体无论大小器官或组织,无一不处于永恒运动状态之中。这些运动都能持续得正常,就是健康的表现。相反,如果某种运动一有失常,便是病变之所由起。所以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得出一个结论说:“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格致余论·相火论》)这基本是正确的。

由于古代医家认识到人这有机体的各个部分,都赖其具有不同的运动相互配合,以维系其正常生理功能,如果要保持人体健康,便必须有意识地维护机体各个器官或组织的正常运动,甚或通过某种方式的锻炼以加强其运动。汉代名医华佗的主张是:“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清,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即鹤),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后汉书·华佗传》)

华佗这段话有三个论点:第一,人体各个组织是经常处于动态之中的,故必须随时辅以适当的运动,进行锻炼;第二,运动的作用,主要是能使“谷气得消,血脉流通,身体轻便,病不得生”;第三,运动的方法,采用“导引”,包括“五禽戏”,以“引輓腰体,动诸关节”。这和现在提倡的体操活动,颇有类似之处。

“导引”,如流行的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之类均属之。五禽戏,亦应为导引之一种。它分做五部功:猿功,锻炼小腹部(丹田),为固肾纳气,温养命门,补益精液的基础功,共5个动作姿势,15口气;鹿功,锻炼上腹部,胃下口以下处,有健脾益胃,促进运化,增生血液的作用,亦分5个动作姿势,19口气;虎功,锻炼胸背肺部,四肢伸曲,活动腕臂,有促进肺活量,增强肺气的功用,亦5个动作姿势,左右各20口气;熊功,锻炼腰部,和肝益肾,藏血生精,缩腰收腹,左右各5个动作姿式,各19口气;鹤功,锻炼心脏,运动头、顶、背脊、尾闾、膻中、骭等部位,能强心安神,会通任督二脉,分为6个动作姿势,共25口气。当然,这不一定是华佗的创造,因远比他早五六百年的庄周,便已提出“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的说法,这把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结合起来,分别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锻炼,促进各个器官的活动功能,颇具有科学价值。唐代名医孙思邈还解释说:“凡吐者去故气,亦名死气;纳者取新气,亦名生气。”(《千金要方》)这就充分阐明了他们早已懂得深呼吸运动的益处,和吸取新鲜空气的必要性。

古代的体育运动,并不只此“导引”一种方法,如打球、拔河等运动,均分别见于史册。《唐音癸签》说:“唐变古蹴鞠戏为蹴球,其法,植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宋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可见我国的足球运动的发轫是很早的。拔河运动见于唐《封氏闻见记》,它说:“拔河,古谓之牵鉤,襄汉风习,常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练。古用篾缆,今民则以大麻絚,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分二朋,两勾齐挽,当大絚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卻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它如清明踏青,端午竞渡,重九登高,新年腊鼓,放风筝,舞龙灯,跳狮子,舞秋千,踢毽子……,在我国都是有悠久历史的,都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运动,但就便利易行,不受任何条件所限止,又能较全面地锻炼身体,直接起到医疗或预防作用的,还是以“导引”最为理想

古老的“导引”活动方法,它是以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学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即以“五禽戏”为例,它所分的猿、鹿、虎、熊、鹤五部功,就是分别锻炼肾、脾、肺、肝、心五脏及其所主功能和部位的。通过呼吸的运行,姿势的变动,从而达到气血和畅,机体健壮的目的。现行体育活动中的体操,“导引”活动与之相比,并不逊色。特别是“导引”能将体育活动与医疗作用结合起来,其健身的功效,便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体操活动。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凡列1726种病症,不用针灸汤药,概用“导引”进行宣导治疗,叫做“补养宣导法”,确是行之有效,这是一般的体操活动万万办不到的。

在“导引”活动锻炼的过程中,极为重视“运气”的问题。它所指的“气”,除调整呼吸气而外,认为通过种种不同姿势的运动,可以使“气”在全身运行,上至巅顶,下至丹田、足心,甚至透过各个脏器或组织,可谓无远弗至。具有这样广泛意义的“气”,究应作何理解,迄无定论。我认为这应是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概括。如通过运动锻炼,机体各器官的活动得到改进,这是“气”。或者说提高了机体对各种外界刺激因素(包括各种感染)的抵抗力,这也是“气”。或者说改善了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机构,提高了机体的免疫机能,都是这个“气”。而且都是机体必须具备的“正气”。正气旺盛,体质增强,应该是做各种运动锻炼的指标。据现在有关的研究资料看来,认为在机体锻炼上作用最大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皮质在机体对外界因素影响的反应上的作用,最为明显。从祖国医学的角度看来,仍属于“正气”的范畴,尤其是属于“卫气”的范畴。“卫气”充沛,遍布人体,外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均不能入侵。上述“五禽戏”的“鹤功”如锻炼好了,就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

“导引”活动的方法虽有多种,就其重视“气”的运行,以及姿态的变换来说,总不外是以“恒动论”为基础的,所以它通过呼吸运动和肢体活动有节律的配合,促进或增强整个机体的永恒运动,以维持其生理活动功能的正常发展而已。有人说“导引”活动是动与静相结合的运动,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是单纯的动。如果把动与静理解为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说动静结合,是有道理的。但不能理解为动是动,静是绝对不动。宇宙间的事物运动,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因此动是事物运动的根本。明代唯物论者颜习斋曾说:“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但学静息将养,便日就惰弱。”(《言行录》)这本是个普遍的真理,用以解释“导引”活动的道理,亦颇恰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时期,要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使全国亿万人民都能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具有特殊的意义。“导引”活动,可说是我国传统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之一,实具有强健身体,防病治病的显著功效。及时把它普及化,使多数人都能掌握,进行锻炼,应该说要比一般的健身操高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