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涌吐痰食法

涌吐痰食法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本条辨胸膈胃脘处痰食停滞致厥的证治,是针对有形邪气停留胃脘的一种祛邪法。瓜蒂散的主要功效为涌吐痰食。豆豉轻清宣泄,解热除烦,载药上行,更助涌吐之力。且赤小豆、香豆豉二药合用借谷物以保护胃气,使不致影响饮食也。仲景法,邪在胸中者,宜吐之,故与瓜蒂散以吐胸中之邪。非汗下温补之法所能治,必瓜蒂散吐之。阳明结胸因寒塞,硬满不痛为无形,故制瓜蒂散吐之。吕同杰医案:李某,女,40岁。

【原文】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1者,邪2结在胸中3,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355)

瓜蒂散方

瓜蒂、赤小豆。

上二味,各等分,异捣筛,合内臼中,更治之,别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一钱币,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词解】

1.脉乍紧:乍,忽然。指脉忽然出现紧象。

2.邪:指痰浊积饮宿食。

3.胸中:泛指胸膈胃脘处。

【释义】

本条辨胸膈胃脘处痰食停滞致厥的证治,是针对有形邪气停留胃脘的一种祛邪法。手足厥冷,因胸中痰食阻滞,胸阳不得四布,浊阴不降所致。辨证要点是脉乍紧,紧为邪结。结合心下满而烦与饥不能食,则知邪结在胸中。胸阳被遏,故心下满而烦;实邪壅塞,故饥不能食。临床中此证病变部位已不单纯局限于胸中,而涉及脾胃、肝胆等,症状表现也比较复杂。

由于本证有形邪气停留部位较高,在胃脘以上,《黄帝内经》曰:“其在上者,因而越之”,实邪在上,故当须吐之,宜瓜蒂散。可参太阳病篇166条“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方义】

瓜蒂散的主要功效为涌吐痰食。本方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的原则制定,以吐法驱除停留胃脘之宿食冷饮、阻滞胸膈之痰涎积饮等实邪。瓜蒂味极苦,有涌吐、祛湿消水、祛湿退黄等作用。赤小豆味甘酸,利水除湿。两药配伍,具有酸苦涌泄之功。豆豉轻清宣泄,解热除烦,载药上行,更助涌吐之力。且赤小豆、香豆豉二药合用借谷物以保护胃气,使不致影响饮食也。

主治上脘宿食或胸膈痰涎等。其症可见食不下、胸脘痞满、恶心呕吐、便秘、尿黄、黄疸、头痛、烦躁、狂妄、抑郁、突然昏倒、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上脘部拒按等。但必须具有停食的事实,或有吐出为快的感觉,或有痰和热相兼的症状,脉必须浮而有力。

具体用法:甜瓜蒂(炒黄)、赤小豆各等分研末,分别捣细和匀,每服1.5~3克,用淡豆豉10克煎汤送服。必要时可以干净鹅毛探喉取吐。得畅快呕吐后,立即停药,不可多服。本方涌吐之力峻猛。若用之得当,收效甚捷;用之不当,最易伤人,因此体虚、失血之人应当慎用。临床加减:可参张子和瓜蒂散、独圣散、三圣散、茶调散、稀涎散等。吐为祛邪,邪去之后当合理调养方能善后。

【历代论述】

汪苓友:此条证,乃厥阴病用吐之法也。病人者,厥阴病之人也。言病则气上撞,心痛之义已该其中,厥冷而但云手足,乃厥之微者也。厥则阳邪内陷,脉不当紧,今则脉乍紧者,知邪气仅结于胸,未入于胃,故邪结故脉紧也。邪在胸中,故心下满而烦,胃无邪故饥,不能食者,胸邪窒塞,于食有碍,故虽饥而不能食也。仲景法,邪在胸中者,宜吐之,故与瓜蒂散以吐胸中之邪。(《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柯韵伯:手足为诸阳之本,厥冷则胃阳不达于四肢。紧则为寒,乍紧者,不厥时不紧,言紧与厥相应也。此寒结胸中之脉证。心下者,胃口也。满者胃气逆,烦者胃火盛。火能消物,故饥;寒结胸中,故不能食。此阴并于上,阳并于下,故寒伤形,热伤气也。非汗下温补之法所能治,必瓜蒂散吐之。此塞因通用法,又寒因寒用法。上条是阳明中风脉证,此条是阳明伤寒脉证。上条(注:指166条)是阳明小结胸,此条是阳明大结胸。太阳结胸因热入,硬满而痛为有形,故制大陷胸下之。阳明结胸因寒塞,硬满不痛为无形,故制瓜蒂散吐之。(《伤寒论注·卷三·瓜蒂散证》)

【病案分析】

吕同杰医案:李某,女,40岁。初诊于1962年5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呆,乏力,每嗅及硫黄味5年余。伴有口吐白黏痰。终日萎靡不振,家务难以自理。舌质淡、苔白,脉细滑。予以瓜蒂散。瓜蒂9克,赤小豆60克,豆豉30克,水煎1 000毫升,先饮一半,得快吐后停服。药服1剂吐出黏痰有大半痰盂,如冰粉状,自感胸脘轻爽,硫黄味尽除。随访数年,身体健康,未再复发。

按语:吕老用瓜蒂散治痰阻胸膈证,取瓜蒂味苦而性涌泄,赤小豆入血而利水解毒,豆豉通气发汗,催吐而不忘调和气血。并用散剂改作汤服亦收良效[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