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枝加附子汤治误汗亡阳案

桂枝加附子汤治误汗亡阳案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因过度劳累复发,服西药后尿频急已缓解,唯尿培养未阴转而收住院治疗。急开桂枝加附子汤原方。与服2次,病人汗止厥回,安然入睡,脉搏亦较明显,病情化险为夷。桑菊饮、参苏饮、柴胡桂枝汤为常用之方。若不止,当以四逆加人参汤急煎方能奏效。而桂枝加附子汤中也是一散一收,温固兼举,对于亡阳轻证,较为适合,若为亡阳重证,自当四逆汤或四逆加人参汤为宜。

【脉案】苏某,女,37岁,干部。1965年11月15日就诊。

病史:患者素来体质薄弱,形体瘦削,精神欠佳。常有腰酸痛,反复尿频尿急,已3年余,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小便多次培养均有产碱杆菌生长。此次因过度劳累复发,服西药后尿频急已缓解,唯尿培养未阴转而收住院治疗。

刻诊:入院当日即冒风寒,头痛,一身不适,时时恶风,微热,无汗,苔薄白润,脉浮弱。

辨治:劳淋兼外感,先治感证,后治淋证。投以辛温发表剂。

处方:葛根15g,羌活10g,防风10g,紫苏10g,荆芥10g,陈皮10g,生姜10g,红枣10g。

中午汤药送至,连服两杯,傍晚大汗淋漓,心慌气怯,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不欲多语,脉微细。显然是发汗太过,损伤阳气,病由太阳之表,向少阴之里急剧转化。急开桂枝加附子汤原方。

处方:制附子15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红枣15g,甘草15g,急煎顿服。与服2次,病人汗止厥回,安然入睡,脉搏亦较明显,病情化险为夷。

【治验思路解析】一般解表,或辛温,或辛凉,再视兼证,略事加减,不难掌握。唯有虚人外感,最难处置,只宜轻清宣透,微开皮毛,取微似有汗,切忌重剂发汗之品,有的还当配扶正之药,方保无虞。桑菊饮、参苏饮、柴胡桂枝汤为常用之方。此等病人,表卫最虚,给予解表治疗,约有两种情况:一是投一般解表剂不作汗,必加入人参鼓动正气,才能微汗出而表邪解;另一种情况则是对解表药极为敏感,甚至引起大汗亡阳亡阴之变,只有在实践中摸索掌握分寸。正如此案患者,本非求治外感,但痼疾未愈,新感风寒,自当宗仲师之训,表证为急当先解表,后治其里,这是治病的基本原则,并无过错。郭老初诊以头痛、无汗为辨证眼目,认为当属外感风寒,寒邪闭遏肌表,这也辨证准确,但忽略了患者体质素弱,痼疾伤肾,脉浮弱这几个正虚之征,因此错将虚人外感辨为外感表实证,直投辛温发汗之剂。本属虚人感冒,又强发其汗,不仅耗伤阴津,而且损阳,阳虚不固,则阴更不能自守,遂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等阳亡之征,急按《伤寒论》第19条所言:“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投桂枝加附子汤原方温阳固表,所幸一剂汗止。若不止,当以四逆加人参汤急煎方能奏效。因病情急迫,处方用药不可太杂,以免药力分散,故投仲景原方,以期效专力宏之效。方中附子起到回阳救逆之功,阳固才可阴敛,其使用至为关键,但需注意两点:①亡阳之证,阳气已呈外散耗脱之势,辛热之品能行能散,虽能温阳,也有躁动辛散之弊,因此阳亡只证,不能只知大剂使用温阳之品,还必须防止阳气的外散,二者兼顾,方为上策。如《伤寒论》中回阳救逆的基础方——四逆汤中附子仅用一枚(据考证约15~20g),反而甘草二两(汉代一两≈15.625g),用量重于附子,一者自为解毒而设,二者甘草益气,也有气固而防止阳脱之意。而桂枝加附子汤中也是一散一收,温固兼举,对于亡阳轻证,较为适合,若为亡阳重证,自当四逆汤或四逆加人参汤为宜。②在20世纪60年代,西医急救技术尚不完善时,中医救治急证可谓运用广泛。此案为急证,中医处方用药后必须急煎取汁灌服患者,但方中附子有毒,急煎恐难尽解其毒,为避免用药不安全,郭老采取了附子用量不大(15g),并以同等剂量生姜、甘草制约附子毒性,急而不乱,示即便情况紧急,也不能忽视用药的安全性。古有仲景诸贤本是如此(如四逆汤中甘草重用),现代中医更当谨遵。如遇此类急证,若涉及有毒药物,在现代西医急救技术较为完善情况下,短时间内有西医救治,中医更有发挥救急又安全的治疗优势,更能力挽狂澜于危急重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