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家人得肿瘤,我该怎么办

我的家人得肿瘤,我该怎么办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主要亲属,还要担负起协调家庭人员的任务。2.适时告知患者 病人已受到癌细胞对机体的侵害,为避免再受到精神摧残的双重压力,暂时保密是必要的。其次,根据病人的病情状况而施以对策。这样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心里踏实,不再疑神疑鬼,有利于患者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促进癌症早日好转和康复。当病人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其心理状态一般要经过否认期、恐惧焦虑期和接受期3个阶段。

作为肿瘤患者的亲属,一旦得知自己的亲人,特别是至爱的亲人患了恶性肿瘤,往往犹如晴天霹雳,不知所措,一下子懵了,继而悲痛欲绝,放声大哭,伤心不已。这种出乎意料的不幸所导致的悲痛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打击,患者家属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1.坦然面对 亲人患了肿瘤对家属同样是一种打击,全家都会为之担心,为之痛苦,家庭气氛也随之变得紧张起来。由于对肿瘤抱有偏见,多数家属也会经历一段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时期。想到今后为了照顾患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为了得到最好的治疗而支付较高的费用,家属们往往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这时家属有必要对自己的心态加以调整,应正视现实,振作精神,多一份责任心,对肿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主动与医务人员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和交流,尽可能详细的了解病情、治疗计划及可能的预后,以便配合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周密的治疗和护理。作为主要亲属,还要担负起协调家庭人员的任务。既保证全家人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又要承担轮流陪伴、护理病人的职责,要表现出从容不迫与沉着稳定的气度,做到有条不紊,特别要稳定老年人与小孩的情绪。

2.适时告知患者 病人已受到癌细胞对机体的侵害,为避免再受到精神摧残的双重压力,暂时保密是必要的。然而,从维护病人的切身利益,并使之能积极充分地配合治疗的角度出发,保密又是不必要的。就家属而言,在此两难抉择之时,不妨因人制宜。

首先,依据病人的不同性格特点而采取对策。其中,平和型性格的人精神情志活动无明显的偏颇,心理健康;意志刚强,处变不惊,能妥善处理各种事物。对这种人把病情明确告知,他们大多会情绪稳定,并认真配合医生治疗,主动寻找战胜癌魔的办法,也较易获得理想疗效。而抑郁型和怯弱型性格的人,性格不太冷静,内向孤僻,多愁善感,胆小怕事,精神委靡,在癌症这一精神打击面前难以迅速振作,对他们保密病情,可以起到保护病人精神免受创伤,避免病情加重的风险。

其次,根据病人的病情状况而施以对策。对采用现有医疗手段能取得根治性疗效的肿瘤如淋巴瘤、睾丸肿瘤、滋养叶细胞瘤、某些儿童肿瘤、急性白血病、肾母细胞瘤等,以及病变处于早期、恶性程度不高、治疗效果较理想的各类癌或五年治愈率较高者,可考虑及时客观地告知病人其病情现状,期望能配合积极治疗,实现治愈目标。当然,对治疗效果差,病情已届晚期,生存期很短,索性对病人保密,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辅助作用,安度余生。

应当说,亲人最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性格特征与心理承受力,最有资格与能力决定如何向病人说明病情真相。例如有的癌症患者感情脆弱,忧心忡忡,易激动,对于这种患者家属就要把病情真相隐瞒起来,实行保护性措施,使患者保持轻松的思想状态,不要还没来得及治疗就先吓出问题。对于文化水平高,性格开朗、坚强的患者,委婉坦诚的将病情讲明,以取得合作。如不然,由于多次检查会诊,会引起患者猜疑,或在偶然中被患者知道,反而造成患者抑郁寡欢,使病情加重。家属应与医务人员一起,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采取暗示性的语言,巧妙地、逐步地向患者传递真实的病情信息。要察言观色,灵活掌握分寸与节奏,让病人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接受现实。这样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心里踏实,不再疑神疑鬼,有利于患者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促进癌症早日好转和康复。

据统计表明,绝大多数患者在明确病情后能正确对待癌症,有的生活的很自在、很幸福,充满活力。

3.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亲属要充分谅解与积极疏导患癌亲人的不良情绪。当病人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其心理状态一般要经过否认期、恐惧焦虑期和接受期3个阶段。在不同的时期,他们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作为家人,这时候应同情和理解病人的痛苦,给病人更多的抚慰,让病人亲密的家人陪伴在身边,更多地给予心理上的满足。要支持病人与疾病抗争,帮他们增加信心,提高应对能力,消除恐慌。抽一定时间陪伴病人,倾听其诉说心中的焦虑,并表示理解和同情,消除其孤寂感,让其体会到他并不是孤立地承担痛苦。多与病人交流,不要削弱病人积极的情绪,告诉病人为达到他们的要求,家人和医护人员会尽一切努力,稳定病人的心理、情绪,同时给予安慰。安慰要恰到好处,既强调有希望的方面,又不能过于乐观。在面对患者发泄情绪时,不应有“受委屈”的感觉。如果你成为发泄怒气的对象,记住不是你引起的愤怒,而是癌症。不过,家人在对病人的情绪保持敏感的同时,还要及时处理自身的情绪,比如可以和其他健康人多做沟通,来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另一方面,对病人不能事事代劳。“一切包办”看起来似乎“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其实促使他更加萎弱以及令其有“无力感”。病人需要对自己身心健康负起责任来。事实上,再也没有比剥夺病人这种需要更容易摧毁他的了。甚至连挤牙膏、拧毛巾这些小事都包办代替,生怕累着病人,这样极易使患者自己认为已是一个废人,自己的存在只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和麻烦,从而丧失生活的信心。许多病人可能主诉疼痛、乏力,以前能轻易做的事可能做不来了,这时家人可能会尽量地设法帮助他,替他做这做那,包括病人想到的和未曾想到的,甚至连病人能做的也全部揽下来,实质上这种帮助方式正好孤立了病人,解除了他与疾病作斗争的最基本武器。有时候,为了不给病人增加心事,不告诉他家中所发生的一切。这样做并不好,病人在这个关键时刻,需要加强参与,不可将他孤立起来。当然可以多一点“报喜不报忧”。来一些征求他看法的决策等,这样他的求生欲望便可更强烈。

再则,不要过于频繁的探视。有时可以看到一位癌症患者住院后,家人、亲戚、朋友、同事、老同学纷纷前来探视,可谓“络绎不绝”。表示关怀和照顾固然需要,过于频繁的探视会影响患者休息,同时也往往会给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压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自己剩下的时间不长了,从而也会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另一个极端是为了让患者休养好,隔断患者与社会的联系,如过于严格地限制别人的探视,限制患者看书学习,甚至禁止读报纸、看电视,缩小其活动范围等。这样做的后果是使病人的孤独感更加强烈,甚至会产生被社会遗弃的感觉,也不利于患者转移注意力缓解精神上的压力。

4.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康复 为了更快、更有效地恢复健康,主张病人“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强调的是,在鼓励病人去做力所能及之事的同时,对于他不依靠别人的生活自理行动,要予以爱护、支持和鼓励,不要只在他身体虚弱时才这样对待他。如果对病人所有的关心爱护是出于他身体的虚弱,那么,疾病就会造成他的颓废,从而就不能激励他恢复健康。如鼓励患者逐步增加室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进一步恢复后,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恢复部分工作,把病人当作正常人,每天让患者进行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以分散他们对自己疾病的过分关注,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感到精力不够,应该适当调整工作时间,把一些工作拿回家来做或减少工作时间。事先为治疗留出时间,并要密切配合治疗周期的要求。适当工作或运动也有助于病人有更好的睡眠,有时也能减轻恶心,并让他们有更佳的自我感觉。

5.预防病人自杀 患上晚期癌症的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难以忍受的疼痛会让其变得异常脆弱,有的会因为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而走上自杀这条路。癌症患者自杀有很多原因,但主要还是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还有部分是因为经济因素。正因为这些因素,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癌症患者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一位62岁的老年人得知自己患癌后,精神恍惚,不配合医院的放化疗,使疾病急剧恶化。加上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子女无心照顾,一个早上,老人趁人不注意,悄悄一人出走,与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相撞,当场身亡。

若要对癌症患者给以积极的心理干预治疗,必须对引起癌症患者的“心结”有所了解,“心病还须心药医”。

一是调整期望目标。这一阶段的许多肿瘤患者之所以陷于心理危机,是期望目标定得太高。总想彻底治愈,所有指标都正常,身上完全没有癌细胞。现在癌症治疗目的与标准已经开始转向,从过去不顾代价地彻底杀死癌细胞(这很多情况下不仅不现实,而且常常病未控制,人已走了),向强调有效控制或基本控制其发展的思路转变,有时能稳定病情或基本稳定病情亦属成功。

对于一些晚期患者,我们要强调:活着就是成功!目标的调整,对这类患者走出心理危机非常关键。

二是帮助设定近期最低目标。比如说,孩子还有几个月要考大学了,承诺自己一定活到孩子考上大学。最低目标实现了,再一步一步调远目标。有价值、有生存质量的生命常就这样被延续着,甚至在这一延续过程中,很多人就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五年、十年,并走向“接近康复”。须知,人有明确追求时,激发出来的生命潜能是巨大的。有目标,可以实现的短期目标,就有生存下去的渴望与动力,从而也就会产生奇迹。

6.努力学习基础护理技术和肿瘤康复知识 家属在陪伴患者的过程中,应学会护理。作为癌症患者的家属,有心学习一些基础护理知识与肿瘤康复知识,会使自己对亲人的照顾更合理、更到位、更得心应手,也容易讨得病人的欢心。病情较重的患者回到家中休养,不是其治疗护理的结束,而是家庭护理的开始。例如要注意经常帮助翻身变换体位,防止发生褥疮;督促病人勤漱口、刷牙,以免口腔感染;讲究膳食结构的调整,定时、定量,适当的补充,有所节制,对低盐、流质等特殊饮食,要遵循医嘱严格掌握,不随意更改。同时家属还应该了解一些癌性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帮助患者正确用药。

家属应与病人的主管医师和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以了解医师的治疗计划和安排,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有关诊疗的准备和善后工作;对治疗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和不良反应需有所了解,并对病人进行恰当的解释,鼓励病人接受治疗,仔细观察病人病情,及时准确地向医师反馈治疗后的情况,做好医、患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庞大而长期的治疗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癌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好的心情带来的效果不啻于药物的疗。如果家属发现患者表现为:由于严重的恐癌心理而采取否认态度;精神上解除“武装”,不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因为心理因素造成治疗后的预期性反应过度,而使治疗不能按期完成;因心理负担而造成饮食睡眠不佳,而使身体状况逐日下降者;甚至有人因绝望而自杀,就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大量事实证明:患了癌症之后,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主动参与治疗的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康复,甚至可以出现奇迹。所以心理的康复在癌症病人的整体康复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