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是外源凝血系统的筛选实验,也是血栓与止血实验室常规的基本实验之一。血浆开始凝固而非完全凝固,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终点。本血栓实验室使用法国DIAGNOSTICA STAGO公司的STA-R全自动血栓与止血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标准品等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可反映上述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故其结果可用来监测抗凝药剂量。

1.检查目的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外源凝血系统的筛选实验,也是血栓与止血实验室常规的基本实验之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PA)的变化可应用于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剂量的监测、DIC的诊断和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测定等。

2.检测原理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检测方法是磁珠黏度法,见《临床检验基础》p88~91。

在乏血小板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制剂和钙离子,启动凝血,使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从而促使血浆凝固。记录从加入试剂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开始凝固而非完全凝固,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终点。

本血栓实验室使用法国DIAGNOSTICA STAGO公司的STA-R全自动血栓与止血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标准品等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的测定。

3.仪器设备性能参数

STA-R全自动血栓与止血分析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性能参数见《STA-R全自动血栓与止血分析仪操作规程》。

4.标本

血液标本见血栓与止血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

5.设备和试剂

5.1 STA-R全自动血栓与止血分析仪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配套试剂。

5.2 所有的试剂和校准品应于2~8℃冰箱保存,清洗液应放室温保存,防紫外线、防潮。

5.3 上机前,必须将试剂复溶,颠倒混匀放置30 min。变质、超过失效期的试剂不能使用。

6.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血液标本采集的容器是一次性含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使用的商品采血试管应保存在-20℃,试管使用前充分融化抗凝剂,要定期抽样检查其内的抗凝剂量,防止由于蒸发和遗漏而致抗凝剂减少);血液标本必需添加剂是枸橼酸钠抗凝剂。

7.校准步骤

7.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要求每更换新批号的试剂需要对仪器进行一次校准。

7.2 操作过程见《STA-R全自动血栓与止血分析仪操作规程》。

8.操作步骤

8.1 样品的准备

8.1.1 整理血液血栓检验申请单及血液标本,审核合格后,在标本管理软件中对粘贴有条形码的待测标本进行扫描签收。

工作单号编号原则:血液检验申请单和样品:T+星期几+当前检验编号(每天从1号开始进行编号),在标本签收过程中工作单号会随着扫入不同样本条形码后自动递增编号。标本签收完毕确认无误后离心标本。

8.1.2 标本离心 将样品放入离心机离心桶内,配平,3000 r/min离心5 min。

8.1.3 标本上机准备 取出标本后去掉盖子,可随机将样本摆放于试管架上,将试管架正确排列在试管架托架上。确认无误后上机测试。

8.2 试剂的检查 仪器开机后,在主界面,点击试剂瓶图标,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批号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8.3 操作方法 操作过程见《STA-R全自动血栓与止血分析仪操作规程》(仪器操作过程同厂家提供的分析仪操作手册)。

8.4 数据传送 在仪器数据端口与计算机com1口连接好之后,打开计算机端已安装的数据采集软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处于接收状态。

在STA-R全自动血栓与止血分析仪仪器的检测界面,打开两台计算机样的小图标(不要显示红色X),仪器将顺次传输检验数据到医院管理系统。

8.5 检验标本的接收及报告确认

8.5.1 检验标本的接收

8.5.1.1 试管粘贴有条形码的样本接收 打开标本管理-标本签收,按照编号规则在凝血类当前工作单号双击进行修改(如T1001),确定后,在申请序号栏中扫入试管上粘贴的样本条形码(如0813151632),工作单号会随着扫入不同样本条形码后自动递增编号。

8.5.1.2 无申请序号的申请单录入 打开检验管理系统—检验管理—检验—申请单录入,在工作单号栏输入申请单上的编号(如T1001),然后依次录入病人信息,如有病人ID号的可直接输入ID号调取病人信息,无ID号的则手工录入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费别等。在申请项目名称栏中录入该病人所申请的项目,然后点“保存”保存。

8.5.2 检验结果的输入 在一般情况下,仪器可通过自动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不需要此过程。只要当仪器传输出现故障或检验申请单录入进行修改后才进行此步骤。

打开检验管理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后,在检验菜单下,单击“结果录入/修改”子菜单,选择“工作单号”(T+当前检验编号),仪器会自动传输检测结果,逐项对患者以前的检测结果进行历史回顾,观察变化趋势。

8.5.3 检验结果的确认 检验结果的确认应由主管技师(主治医师)或专业负责人进行确认,方法为单击“结果处理”菜单,选择“报告确认”进入结果确认,通过选择“工作单元”、“报告日期”、“单张”或“批量”后,按“提取”键提取检测结果,逐一按“确认”键进行确认。

9.质量控制措施

9.1 室内质控措施 每天操作过程中应使用质控品至少做一次室内质量控制,每次质控应包括正常和高值两个水平(使用STA-Coag Control N+P/ABN或STASystem Control N+P)对仪器进行室内质量监控。在system panel中双击质控图标,选择需要质控的项目,在弹出菜单中予以确定。仪器进行质控后的结果通过点击结果确认按钮,并在弹出菜单中确定保存质控结果。

测试结果与允许值范围对比,质控合格后才能报告患者标本检测结果。对于失控应按《质量保证程序》处理,将仪器质量控制当天的情况逐一登记。

如果当天工作中更换不同批次的试剂应重新用质控品进行监控,质控结果在允许范围内仪器方可使用。

9.2 室间质控措施 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控制。

10.干扰因素

10.1 样本采集、运输和保存 不能一针见血、穿刺时间过长、混匀时产生气泡、运输过程中剧烈震荡、不能立即送检放置时间过长等,均可造成检验结果的偏差。

10.2 采血姿势和止血带的使用 采血姿势不对、止血带绑的位置不对、止血带扎得过紧、溶血等可造成实验误差。

10.3 抗凝剂 ICSH和ICTH推荐使用3.2%枸橼酸钠作为凝血实验的抗凝剂,不能使用其他抗凝剂。

10.4 药物干扰 一些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的药物等。

11.计算及测量不确定度

使用标准品利用仪器内置程序制作标准曲线,在测定标本时根据Beer-Lambert定律(浓度与吸光度的定量关系),以受检标本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到对应的PT值。

PA=受检PT/参比血浆PT

INR=(受检PT/参比血浆PT)ISI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SI:国际敏感度指数。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测量不确定度为±0.4 s。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样本、标本采集过程、送检时间、保存条件、药物、检测系统、员工素质等因素。

12.生物参考区间

由于试剂、仪器、实验室操作等的差异,每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都不同,所以各个实验室应建立本实验室的正常参考范围。本实验室的95%健康人群参考区间为:PT(12~16 s),PA(0.60~1.20),INR(0.95~1.5)。在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推荐采用INR值。

13.患者检验结果可报告区间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患者检验结果可报告区间:10~130 s,如果结果显示V>Vmax,可以报告“不凝”或“>130”。

14.警告/危急值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警告/危急值>60 s。

15.实验室解释

15.1 应用于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剂量监测。双香豆素类药的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可与维生素K产生竞争性对抗作用而妨碍维生素K的利用,从而抑制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即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凝血酶原时间可反映上述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故其结果可用来监测抗凝药剂量。通过临床实践,人们总结出各种情况下口服双香豆素类抗凝药治疗的最佳抗凝强度所对应的INR范围(表11-6)。

表11-6 抗凝药治疗的INR最佳范围

15.2 PT可用于DIC的诊断 DIC时,由于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和产生的抗凝因子可使PT延长。但在DIC早期,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PT时间缩短。

15.3 外源凝血系统的各凝血因子缺乏,如Ⅱ、Ⅴ、Ⅶ、Ⅹ和纤维蛋白原先天性缺乏,可导致PT延长。肝脏疾病时,凝血因子合成障碍,PT也可延长。

体内凝血亢进,如口服避孕药、血栓性疾病等,PT可缩短。

16.安全防护措施

16.1 实验室及工作人员一般安全防护措施见《临床检验科安全手册》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程序》。

16.2 真空采血技术使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中是不会溢出的,如果出现血液污染容器或环境,则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75%酒精溶液进行消毒,防止污染的扩散和传播。

16.3 如果操作人员的皮肤或衣物上沾到了血液及废液,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75%酒精溶液消毒处理,再用肥皂水、清水进行冲洗。如果眼睛中溅入血液及废液,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并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

16.4 在仪器运转过程中,勿触及样品针、移动的传输装置等,避免造成人身伤害。禁止触摸分析仪密封面板内的电路板。触摸电路是危险的,可能造成电击,尤其用湿手触摸时。

16.5 血液标本在离心后打开试管盖必须小心,防止因离心产生的气雾胶污染环境。

16.6 与血液标本接触的一切器皿、仪器组装/拆卸组合零件都应视为污染源,因此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如穿戴保护性外套、手套等。不小心接触了这种污染源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被污染区域并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75%酒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16.7 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血液标本的防护应启动特殊的安全防护程序。

17.变异的潜在来源

任何导致标本产生微小凝结而不易予以辨认的因素,以及超过标本放置或保存时限的因素均可产生结果变异。在2~8℃条件下冷藏保存,Ⅶ因子可能被激活。

抗凝剂与血标本的体积比为1∶9,如果血细胞压积显著超出一般范围,可以适当调整这个比例。

PT检测试剂对肝素十分敏感,可能产生结果变异。如果标本中含有凝血酶抑制因子也可能会导致PT时间延长。

18.报告时间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常规检查6 h;急诊检查1 h。

19.参考文献

[1] 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王学锋,王鸿利.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应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3] 丛玉隆,殷宗健,等.贫血、血栓及遗传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天津:天津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2.

[4] STA-R全自动血栓与止血分析仪操作手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