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化疗存在一些重要误区

当前化疗存在一些重要误区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间歇期的治疗十分重要,由于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整体免疫功能严重下降,失去了免疫监控而使在间歇期间癌细胞积极地、潜在地进一步增殖、分裂活跃。因此,化疗期间必须用免疫治疗或免疫调控中药,以防复发。

(一)当前化疗只重视杀癌细胞,忽视了保护宿主,甚至损害了宿主

药物治疗必须重视宿主、肿瘤、药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化疗为细胞毒药物,无选择性,不能识别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全部一起杀。其目标是企图杀癌细胞,而事实上是把宿主的增殖细胞也杀了,损害了宿主。特别是对宿主的免疫系统及骨髓造血系统的抑制,促使免疫功能整体下降。肿瘤失去了免疫监控,促进了肿瘤的进展,这就是为什么化疗后肿瘤会出现短暂性缩小或缓解,不久肿瘤又继续增大、进展,甚至边化疗、边转移、边复发。因此,化疗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未予以重视,即未采取保护宿主的措施,未保护宿主的免疫器官及免疫功能。治癌的战略应该是最大限度消灭癌细胞,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功能。

(二)化疗为细胞毒药物,可加重中枢免疫器官的抑制

众所周知,免疫器官有中枢免疫器官和周边免疫器官,前者为胸腺、骨髓,后者为脾及淋巴结。

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时,3个免疫器官均遭受损害(图19-1),使整体免疫功能下降,文献及笔者实验室工作证实,出现癌症时,肿瘤可产生一种抑制免疫(器官)因子(暂称为癌抑胸因子)抑制胸腺,使胸腺逐渐萎缩。而化疗又造成骨髓抑制,癌症患者本来胸腺已受抑制,而现在又加上化疗细胞毒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使整个中枢免疫器官功能均被抑制,犹如“雪上加霜”,使患者整体免疫功能下降。

19-1 接受化疗时免疫器官受损情况

周边免疫器官的淋巴结及其病灶周围区域和转移途中的淋巴结,也因受到癌症转移侵袭而丧失了部分淋巴结的功能,因此,造成了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肿瘤失去了或减弱了免疫监控,必然会进一步发展、复发或转移。

由于机体整体免疫功能的衰退,抗感染能力减弱,往往无法继续进行化疗。化疗进程中可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如真菌性二重感染、病毒性及感染性感染,而抗生素并不能有效控制,结果患者死于免疫功能衰竭。

(三)化疗期间,由于细胞毒作用,可发生全身不良反应

化疗期间,可发生全身不良反应,使免疫功能下降、骨髓受抑制、肝肾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功能障碍、脱发等,但目前尚无积极的有效保护措施。

骨髓抑制是临床常见的毒性反应,骨髓是储存造血干细胞的器官。骨髓抑制主要是抗肿瘤药物对特定干细胞动力学的影响,化疗药物损伤骨髓中特定的干细胞群,将减少周围血液中成熟的、有功能的血细胞数量。其减少程度与外周血液中细胞成分的生存期有关,如红细胞生存期长,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红细胞计数一般不会明显改变,血小板和粒细胞的生存期较短,分别为3d和67h,若巨核系干细胞和粒系细胞群遭受破坏,则外周的血小板和粒细胞迅速减少,用药结束后,恢复中的骨髓干细胞以增加分裂次数来补充干细胞数量。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可通过对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抑制,造成全胃肠道黏膜反应。

许多抗癌药常致肾毒性反应,也可影响药物从肾的排泄,必须注意,由于肾功能损害而加重抗肿瘤药对全身的中毒症状或使骨髓抑制更加严重。

许多抗肿瘤药物均能不同程度损害肝脏,影响肝功能。

化疗有如此严重的全身毒性反应,使患者恶心呕吐、厌食、不能进食,机体总体抗癌能力明显下降,宿主抗癌系统的抗癌能力明显减弱,机体抗癌能力与癌症发展能力,此消彼长,可促进肿瘤进一步发展。

(四)化疗药物选择的理论基础及理论根据

对患者所选用的药物是依据癌细胞增殖周期、癌的病理生理,还是药动学的原理,当前所用的化疗方案设置不一定符合细胞周期学说理论。化疗疗程期间(3~5d)细胞毒药物抑制癌细胞,疗程之后,癌细胞依然持续不停增殖、分裂。当前对化疗药的使用各医疗单位有所不同,有的是5d,有的是3~5d,所用的药有的是针对S期的,有的是针对M1期的。不管是3~5d,还是5d,其细胞毒药作用于癌细胞时期也不过120h,而细胞增殖一周期为50~80h,也只能作用于一个半细胞增殖周期,但细胞群增殖周期是长年持续不停地进行,化疗药只管3~5d,其杀癌细胞也只能刚碰上其所作用的细胞增殖周期,比如S期。在3~5d后,药效即消失而无作用。在3~5d的疗程后,癌细胞依然持续不停地增殖、分裂。所以化疗后,肿瘤或转移淋巴结可能会体积缩小些,但不久可能又继续增大。

(五)在两次化疗的间歇期,未采用继续控制癌细胞的措施,未能巩固疗效

在两次化疗的间歇期,均未做治疗,未采用继续杀灭或控制癌细胞的措施,未能巩固疗效,而只是等待白细胞、血小板等恢复,以达到下一次能承受化疗。其实间歇期的治疗十分重要,由于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整体免疫功能严重下降,失去了免疫监控而使在间歇期间癌细胞积极地、潜在地进一步增殖、分裂活跃。化疗次数越多,药量越大,联用的细胞毒药物越多,则整体免疫功能越降越低,机体的免疫力越不能调控瘤细胞增殖,越不能阻止复发转移,而导致连续化疗后复发、转移。因此,化疗期间必须用免疫治疗或免疫调控中药,以防复发。

(六)术后辅助化疗、两次化疗之间间隔长短和化疗的次数的理论根据

各地各医疗单位有所不同,有人每个月1次,有人每2个月1次,有人连续6次,有人连续4次或8次,疗程的设置也有较大的盲目性,特别是术后辅助化疗,目前的化疗周期的设置是要等待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才能进行下一次化疗,实际上是无可奈何,而不是根据杀癌细胞的病理生理需要(因为有的患者等待白细胞恢复时间较长,而在等待过程中癌细胞已在连续过程分裂增殖了)。术后辅助化疗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才能达目的?当然,化学疗法的目标是杀癌细胞,术后患者身上有无残存癌细胞?这些术后癌细胞在哪里潜伏?是在手术局部,在淋巴结内,还是在血液内?以胃肠手术为例,这些术后残存癌细胞是在门静脉血流内,还是在腹腔淋巴结内,或是在手术局部区域?残存的癌细胞在术后能潜伏多长时间而不被宿主免疫细胞消灭?术后辅助化疗的化疗周期应该如何设置?癌细胞在何处,可能有利于手术局部区域及对门静脉内残存癌细胞的控制有较好作用,总之,术后辅助化疗选择及化疗周期的设置在目前来说尚存在较大盲目性,应该进一步做临床研究,确定出适应证、禁忌证、给药方法、给药途径,有比较一致的方案,以便于总结分析、评价。

(七)现行化学治疗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仅凭经验对患者进行盲目性化疗,对部分患者可能是有益的,但对相当一部分患者是有害的。如果该患者对该药耐药,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为此化疗细胞毒药物不能作用于癌细胞而专门杀正常组织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骨髓细胞,会造成免疫功能衰竭。

该患者的癌细胞对所选用的药是否敏感,应该进行药敏试验,只有这样才能在用药时具有准确性。当前,临床上往往是盲目地凭经验用药,这种盲目用药,潜在一定的危险,如果遇到所用药物确实对该患者癌细胞敏感,那当然会显示有效(CR、PR)。设若所用的药对该患者癌细胞不敏感,则所用的药物完全在杀患者正常组织细胞、抑制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血小板下降,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而对患者的癌细胞却无任何影响,必然会促进肿瘤发展,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及造血功能衰竭。免疫功能下降后,患者的肿瘤失去了免疫监控,进一步发展,因而促进了复发、转移。所以,为了克服用药的盲目性,应该进行个体化药敏试验及耐药试验。

(八)治疗癌症的目的是消灭肿瘤,保存机体,恢复健康

癌症的治疗过程应始终贯穿着扶正祛邪两个方面,所谓祛邪就是抑制和杀灭癌细胞,消除肿块。所谓扶正,即保护机体免疫识别异己的能力,调动机体抗癌的积极因素,提高机体抗癌能力。扶正与祛邪,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但当前化疗只重视杀癌细胞,忽视了宿主保护,损伤了宿主的免疫系统及骨髓造血系统,造成祛邪伤正,若肿瘤对此化疗药有耐药性,则可能造成未祛邪而伤正。癌症的治疗需要一个经过科学设计的治疗方案,癌症是机体免疫抗癌能力与肿瘤发展两者间失去平衡、失去免疫监控,才使得肿瘤进一步发展的,治疗必须设法恢复平衡。用儿童公园的“跷跷板”打个比方,肿瘤和宿主免疫力各代表跷跷板的一方,两方力量的强弱决定跷跷板倾斜的方向,决定胜负得失。再以“天平”为例,也可做同样解释。而化疗则未重视保护宿主,促进肿瘤扩散、进展。

(九)化疗疗效标准,应该是生存质量好,生存期延长

术后辅助化疗,如何判断疗效?因为癌肿已经切除,不能按是否缩小来评论。

大多数癌症患者只知道化疗有不良反应,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厌食,乏力,腹胀,患者还以为这就是效果,殊不知道这些不良反应根本不是效果,术后有无效果,尚无法准确判断,当前肿瘤的诊断方法仍很落后,一旦发现即已很严重了,因此只能希望寄托在分子生物学上。

通常,化疗疗效标准为缓解,但缓解不是癌症患者治病的目的,其所指的有效只是癌肿缩小,并未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十)当前的抗癌药,并不一定能抗转移、抗复发,抗转移药与抗肿瘤药应有所不同

许多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未能阻止复发、转移,除前述各种可能因素外,还与当前抗癌药并不一定能抗转移、抗复发有关。抗转移药物与抗肿瘤药物应有所不同,抗肿瘤药物一般具有细胞毒性,旨在杀癌细胞,破坏与抑制细胞的分裂、增殖,而抗转移药则主要是抗肿瘤细胞侵袭力,对抗癌细胞在血管内的黏附,抑制新生微血管和增强机体的免疫灭癌细胞的能力,多为非细胞毒性。

可以认为抗癌药研究已到了一个新阶段,它面临着理论、技术的更新及思路的更新,抗癌药研究范围已不局限于以细胞毒为理论依据的传统思想及工作方法的细胞毒药物,分化诱导、生物反应调节剂、免疫调节基因治疗、中西医结合等正陆续登上舞台。

虽然化疗已有60年应用历史,但从临床大量患者应用资料的统计、分析、评价来反思,目前,对癌症的化疗,仍存在不少问题,仍无法令人满意,令人遗憾的是化疗后不久可能复发、转移,或边化疗、边复发、边转移。

总之,术后辅助化疗未能阻止复发、转移,可能因为:①化疗药促使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抑制骨髓造血功能;②癌症患者在化疗间歇期未能继续巩固治疗;③化疗药未能保护宿主;④肿瘤可能有耐药性;⑤可能化疗药不敏感;⑥可能实体瘤化疗药分布不进去;⑦可能化疗周期设置不妥;⑧可能药物作用不在敏感的细胞增殖周期;⑨可能因免疫、造血功能难以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