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反射阳性。可根据流行季节,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血清学检查乙脑IgM抗体阳性)做出诊断。
【疾病特点】
1.传播途径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以蚊虫为媒介引起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有季节性发病特点,多在7、8、9月发病,好发儿童,病死率高,一部分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2.治疗原则 乙脑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重点是高热、惊厥和呼吸衰竭三大主症的处理,做好极期的抢救能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并应强调昆虫隔离,病室需有防蚊设备。
【健康教育要点】
1.住院健康教育
(1)对症护理指导
①高热护理:乙脑病人体温不易下降,常采用综合措施控制体温。物理降温时说明物理降温方法,告知冷敷应逐渐增加,防止冻伤或压伤,四肢厥冷者禁用酒精擦浴,避免引起虚脱。药物降温时嘱家属按医嘱用退热药,不得随意加大剂量,防止过量用药致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②惊厥护理:说明惊厥或抽搐早发现、早处置才有利于病情控制,告知家属惊厥的先兆表现,如烦躁、眼球上翻、口角抽动、肢体紧张等,以便及时发现。病室要安静,叮嘱家属勿大声讲话,减少探视,避免不良刺激。
③安全护理:对抽搐、惊厥、昏迷病人,指导家属做好安全防护,如设置床档,床头垫以软枕,防止碰伤、坠床。用压舌板裹纱布放在牙列间,防止舌咬伤等。惊厥发作时嘱咐家属勿用力牵拉或按压病人肢体,防止造成骨折。
(2)饮食指导:初期及极期宜食清淡流质食,如绿豆汤、菜汤、牛奶、西瓜汁等。恢复期逐渐增加营养,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
(3)恢复期护理指导:恢复期重点是防止继发感染。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防止受凉感冒,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对留有失语、瘫痪、吞咽障碍、神经迟钝等功能障碍者,教会家属进行语言和智能训练。定期为病人按摩肢体、放音乐、读书、读报,帮助瘫痪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以利于功能恢复。
2.出院健康教育
(1)家庭护理指导:对留有轻度后遗症的病人,告知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鼓励病人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生活自理功能。教会家属掌握鼻饲、按摩、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训练的方法,按计划进行康复治疗,促进病人康复。
(2)复诊指导:告知定期到医院做康复治疗检查,评估康复效果。
(刘晓平 赵 蕊 张绍敏)
参考文献
[1]吴光煜.传染病护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
[2]刘应麟.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
[3]后勤部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培训教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3.
[4]丁关明.艾滋病的护理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73.
[5]李兰娟.手足口病.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
[6]张铁丽.手足口病患儿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吉林医学,2010,31(20):33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