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分输血病人健康教育

成分输血病人健康教育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细胞成分称为血浆。将供者血液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病人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告知所有血液都经过检验,不会传染疾病。强调在输血过程中严格遵守治疗原则,病人及其家属不得随意调整输血速度和滴数。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能感染病毒性疾病,特别是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输血后如出现全身荨麻疹等可能是过敏反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治疗措施。

血液是由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组成。细胞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非细胞成分称为血浆。将供者血液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病人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成分输血特点】

1.红细胞特点 人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具有合成蛋白质、脂质的能力。疾病可改变红细胞的大小,血红蛋白含量或表面积,它是活动的实体,在体内可维持120d左右。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从肺把氧带到组织并把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带到肺排出。

2.血小板的特点 正常状态下的血小板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平均直径2mm,平均体积8mm。血小板无核,主要功能是参与正常的止血功能,防止外伤后的血液丢失,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反应以及凝血功能是完成正常止血功能的基本因素。除此之外血小板还参与免疫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血浆的特点 血液中非细胞成分即血浆。新鲜血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并含有抗凝血成分。血浆不仅能保证血流的畅通,还能防止血液流失。由于血浆中有凝血因子及抗凝物质,因此参与机体抗凝血的平衡。

4.粒细胞特点 粒细胞的成熟在骨髓中,在骨髓中储存的成熟粒细胞其数量为血液中的8~10倍,随时可释放至外周血。粒细胞在外周血的半存期很短,约为7h,然后进入组织或炎症部位,现临床基本不输注粒细胞。

【健康教育要点】

1.输血前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病人因对输血、输液制品知识不了解,输入过程陌生,所以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害怕静脉穿刺引起疼痛,尤其看到输血针头较粗时,恐惧感陡然加重。应向病人讲解输入血液制品的必要性,血液生理知识。告知所有血液都经过检验,不会传染疾病。通过交谈分散病人注意力,解除紧张情绪,以顺利完全输入过程。

(2)签订协议书指导:说明输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告知输血前需要签订协议书,征得病人本人或具有法力效应直系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没有本人及直系家属签字不能输血。

(3)输血治疗指导:说明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即有发生细菌繁殖、丧失功能的危险,所以对输血时间应进行限制,在领出血液后30min内进行。告知输血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前15min要慢,严密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调快滴数,并要在3~4h输完200~300ml。强调在输血过程中严格遵守治疗原则,病人及其家属不得随意调整输血速度和滴数。

(4)不良反应指导:说明输注粒细胞有可能产生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在免疫缺陷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可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能感染病毒性疾病,特别是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为预防输血反应,输血前会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告知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任何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

2.输血后健康教育

(1)治疗常识指导:说明输冷藏血液时不必加温,仅需于输入前轻摇血袋4~5次,便于血浆与血细胞混匀即可,病人及家属不能自行加温。输血过程中嘱咐病人减少活动,并注意观察有无血液渗漏、针栓与导管的接头松动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通知护士。

(2)输血反应指导:说明常见的输血反应有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等,教会病人进行自我观察。告知输血开始15min至2h,如突然出现畏寒、发热、出汗、皮肤潮红、心悸、头痛、腰部疼痛等有可能是溶血反应,会危及病人生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输血后如出现全身荨麻疹等可能是过敏反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治疗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