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方由10味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等病症。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临床常用于小儿风热感冒,表邪入里化热,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咽喉肿痛,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西医之小儿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见上述症状者,可选用本方治疗。
【药物组成】 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
【方义分析】 本方由10味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等病症。方中藿香、菊花辛散疏风,菊花微寒又能清热解毒,两药相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共为君药;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助君药清热解毒,合为臣药;地黄、地骨皮、白薇滋阴以防邪热伤阴,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石膏清泄肺热,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临床运用】 本方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作用。临床常用于小儿风热感冒,表邪入里化热,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咽喉肿痛,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西医之小儿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见上述症状者,可选用本方治疗。
【制剂与规格】 ①颗粒剂:每袋装12克;②口服液:每支装10毫升。
【用法与用量】 口服。①颗粒剂:开水冲服。1岁以内每次6克,1~3岁每次6~12克,4~7岁每次12~18克,8~12岁每次24克,每日2次;②口服液:用时摇匀。1岁以内每次5毫升,1~3岁每次5~10毫升,4~7岁每次10~15毫升,8~12岁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注意事项】 风寒感冒禁用。忌油腻厚味。
【配方来源】 中国药典1995年版403页,2000年版374页,2010年版500页。转正14册4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