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肌活性评价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心肌活性评价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肌功能异常而心肌细胞结构尚未破坏时,在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后,心肌细胞功能可恢复正常,这种状态被称为可逆性心肌损伤,这种血流恢复灌注后可恢复的心肌被称为存活心肌,见于冬眠心肌、顿抑心肌。

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损伤、坏死。心肌功能异常而心肌细胞结构尚未破坏时,在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后,心肌细胞功能可恢复正常,这种状态被称为可逆性心肌损伤,这种血流恢复灌注后可恢复的心肌被称为存活心肌,见于冬眠心肌、顿抑心肌。

冬眠心肌是指在严重冠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冠状动脉血流及氧供减少,心肌功能适应性下调,使心肌血流量和心肌功能达到低水平的平衡,是存活心肌在低灌流下防止坏死的自我保护,表现为血流-收缩低匹配,一旦血供重建,心肌灌注恢复,下调的心肌功能则可恢复。

顿抑心肌是指心肌在短暂的急性缺血后,心肌细胞虽未发生坏死,但已发生了结构、功能及代谢的变化,处于“晕厥”状态,当心肌得到有效的血流灌注后,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表现为血流-收缩不匹配。

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降低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可逆性心肌损伤所致。有存活心肌的冠心病患者,由于有心肌缺血的危险,未来不良心脏事件增多,尽早行血供重建术,使存活心肌的收缩功能恢复,能够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降低再次住院率和医疗费用。无存活心肌的冠心病患者,即使进行了完全的血供重建,也不可能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和预后,因此应该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和医疗费用。

随着冠状动脉血供重建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评价心肌存活性成为现代心脏病学近年研究的热点。及时准确地检测存活心肌对于指导冠心病患者选择治疗方案、预测疗效和判断预后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价心肌存活性的技术有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其中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电图(low dose 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LDDSE)、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及钆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是临床上公认的有效识别存活心肌的方法。近年来运用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心肌存活性的技术得到发展。也有学者采用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心脏电机械活性标测系统从心电学角度识别存活心肌,但这些技术仍然处于研究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