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O系统构建图形的过程依赖于标测导管与心腔的接触,对于导管未到达的部位则通过计算机计算自动填充,所得到只是心脏的模拟几何图形,对于一些解剖细节的展示不够,从而影响到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近年将CARTO系统与放射影像技术融合到心脏电生理介入治疗中,被称作CartoMerge技术。术前该患者通过多排螺旋CT/MRI增强扫描所获得的心脏三维解剖图形,能提供更多的解剖细节,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各腔室及大血管的大小、解剖形态和相互位置关系,特别是显示心腔内解剖变异较大的特殊结构。应用CartoMerge技术有利于保证消融能量的透壁性和连续性,不但可缩短手术和X线曝光时间、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熟练掌握和合理应用CartoMerge技术,能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水平,对于心脏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尤其如此。如心房颤动射频治疗中,利用心脏三维融合图进行消融,根据患者的肺静脉口部的实际特点设计和实施不同形状的线性环肺静脉消融,可以避免手术过程中想当然地进行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线性消融。另外,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中,可以实时地了解消融导管远端与心房壁的贴靠情况,从心脏外和心腔内观察导管远端的位置,有助于随时发现消融导管是否移位,有外科直视手术一样的效果,可避免重复和无效消融放电。此外,心腔内超声也是近年来逐渐发展的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心房、心室、肺静脉等结构的成像,融合电解剖标测系统成像,更为准确进行定位、三维重建,指导消融。因其导管偏大,不能显示多平面、广视野的图像及价格昂贵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但随着心腔内超声技术的不断完善,成像质量日益提高,探头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心腔内超声技术与如标测电极、消融导管或球囊等相结合在心电生理领域治疗中仍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又出现CARTO系统与旋转式心腔造影融合新兴的图像融合技术,它可以实时、快速地重建出左心房的三维图像,直接整合于CARTO系统中,图像质量,几可与三维CT的图像相媲美,且与X线透视的同步性,将心脏的腔内图多角度、清晰地显示给术者,对心腔内导管移动进行导航,从而极大地方便了术者完成消融的手术操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