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冠心病介入术后随访中的临床研究

冠心病介入术后随访中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仍然存在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往往是心源性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129例临床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动态心电图仍发现63例存在ST-T缺血改变,而心脏远程监护监测显示ST-T缺血改变有86例,占66.3%,表明该技术对诊断心肌缺血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提供了简便而可靠的诊断手段。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仍然存在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往往是心源性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比较常用的诊断方法是动态心电图检查,但是动态心电图检查由于检查时间短、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心脏远程监护可以随时随地将心电监测数据传送至监护中心,及时得到诊断,扩大了冠心病患者的监护范围。同时,检测时间可随意掌握、延长,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于有潜在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例,心脏远程监护可以进行长期监测,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些无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往往是心源性猝死的先兆。国内外均有在进行动态心电监护时发生猝死的病例。

Koehoadakis等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同时用心脏远程监护对照观察,结果发现运动试验有阳性结果的病人,其心脏远程监护也同样记录到这种变化,运动试验阴性结果的患者在心脏远程监护检测中均为阴性,其特异性达100%。有资料显示,心脏远程监护能正确反映前壁或膈面的ST-T改变,无假阳性存在,敏感性为78%。129例临床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动态心电图仍发现63例存在ST-T缺血改变,而心脏远程监护监测显示ST-T缺血改变有86例,占66.3%,表明该技术对诊断心肌缺血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提供了简便而可靠的诊断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