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围术期监护

围术期监护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围术期心肌缺血监测和远期死亡率之间,少于3个导联的心电监测比12导联监测心肌缺血或坏死的敏感性低,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且不依赖围术期肌钙蛋白的检测值。手术刺激与血流动力学负荷和血管痉挛有关,并进一步加重促血栓形成。接受非心脏血管手术或非血管手术的患者,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前期状态,心肌缺血、肌钙蛋白释放、30d和更远期心脏事件的风险,尤其是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将增加2~4倍。

1.心电图描记 单导联的心电图监测对于在重症监护室和手术过程中的心肌缺血监测存在不足,常规可视性心电监测发现一过性的ST段改变也往往欠准确。在围术期心肌缺血监测和远期死亡率之间,少于3个导联的心电监测比12导联监测心肌缺血或坏死的敏感性低,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且不依赖围术期肌钙蛋白的检测值。因此,12导联的心电监测特别推荐应用于高危患者术中的心肌缺血监测。

ST段监测对于存在室内传导缺陷(如左束支阻滞)和心室起搏节律的患者其作用有限。异常的ST段可能限制ST段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多种情况可导致ST段趋势监测的不准确,其监测方法必须与Holter分析达到较好的一致性。

《指南》对于心电图监测的推荐意见:推荐对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给予12导联心电监测(推荐等级Ⅰ,C);术中应考虑多导联联合以便更好地监测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推荐等级Ⅱa,B)。

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OE)

(1)监测心肌缺血:局部室壁活动异常和增厚可确定存在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缺血可同时存在ST段改变和局部室壁活动异常。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室性节律、心房颤动或右心室高负荷时,局部室壁活动是否异常很难判读。如果心肌缺血继发于心肌顿抑,那么心肌缺血可能很难监测到。在高危的非心脏手术患者中,新的或恶化的局部室壁活动异常发作相对少见,而在主动脉的血管手术患者中更为常见。

《指南》对于术中或围术期TOE监测心肌缺血的推荐意见:术中或围术期发生ST段改变的患者考虑应用TOE监测(推荐等级Ⅱa,C);接受大的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如有发生心肌缺血的高危情况可考虑TOE监测(推荐等级Ⅱb,C)。

(2)监测血流动力学异常:如果在术中或术后出现急性或严重的血流动力不稳定,推荐TOE监测。TOE相对于肺动脉导管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更综合全面的评估。通过舒张末期容积测定可以很快进行关于局部或整体、右心室和(或)左心室功能障碍、心脏压塞或栓塞以及前负荷的评估。对于心室或心房可测定多个参数,但都是基于负荷基础上得出的。对存在危险性的患者采用TOE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尚有争议。已有的自动化分析系统尚未得到有效验证。TOE的血流动力学检监测尚无证据可以进行准确的危险度分层和结果预测。

《指南》对于术中或围术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进行TOE监测的推荐意见:对于术中或围术期发生急性、持续性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推荐TOE监测(推荐等级Ⅰ,C);大型的非心脏手术术中或术后发生显著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可以考虑TOE监测(推荐等级Ⅱb,C)。

(3)监测严重的瓣膜损害:常规麻醉下,功能性或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发生率下降。相反,器质性二尖瓣反流发生增加。当存在严重的二尖瓣反流时,通过组织多普勒显像或二维斑点示踪获得的心肌速率和形态改变比左室射血分数更能准确地评估左室功能。对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监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比肺毛细血管楔压更能准确地反映前负荷。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如不能适当地控制心率则应评估以下问题:二尖瓣狭窄传递的平均梯度和肺动脉压,以及主动脉瓣反流时的左心室容积和左心室功能指数。

《指南》对于TOE监测瓣膜损害的推荐意见:接受伴随显著血流动力学应激的大型非心脏手术患者,如存在严重的瓣膜损害则考虑进行TOE监测(推荐等级Ⅱb,C)。

3.右心导管置管 大多数术后心肌缺血发生是无症状的,并不伴随肺毛细血管楔压的变化。对于术中心肌缺血的患者并不推荐行右心导管置管。事实上,大型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结果均未显示在大的非心脏手术后置入右心导管监测能带来益处。行导管置入和调整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心脏衰竭、肺栓塞和其他非心脏事件的频率更高。

4.糖代谢紊乱 糖尿病是围术期心脏合并症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促进血小板活化和促炎因子释放。手术刺激与血流动力学负荷和血管痉挛有关,并进一步加重促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已形成的冠脉斑块不稳定、血栓形成、血管闭塞和心肌梗死。接受非心脏血管手术或非血管手术的患者,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前期状态,心肌缺血、肌钙蛋白释放、30d和更远期心脏事件的风险,尤其是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将增加2~4倍。

标志性的Leuven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强化胰岛素治疗使外科ICU患者的血糖水平保持正常(5.0~5.6mmol/L;90~100mg/dl),相对那些常规血糖管理导致高血糖的患者(8.3~8.9mmol/L;150~160mg/dl)可获得更多临床益处,包括ICU入住率和住院死亡率的下降,以及对多种高危疾病相关合并症(危重的多发性神经病、严重的感染、急性肾衰竭、延长的对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的依赖)的保护作用。胰岛素治疗的起始时间存在争议,最近ICU药物研究显示,在最初48h内开始治疗比48h后预后更好。

在重症监护方面的研究证实,高血糖的危害主要在于对肾功能和肝功能,以及内皮细胞功能和免疫应答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在没有潜在糖尿病的患者中更是如此。在ICU严格控制患者血糖将减少非心脏手术术后心脏事件的多个危险因素,其中除了减少线粒体损伤的效应、血清脂类和皮质醇效应外,还包括减少内皮细胞的损伤/功能障碍、CRP(心肺复苏)和不相称的二甲基精氨酸效应。

NICE-SUGAR研究中,随机将患者分为严格血糖控制组(目标血糖值:4.5~6.0mmol/L;81~108mg/dl)和常规血糖控制组(目标血糖值:8.0~10.0mmol/L;144~180mg/dl)。结果,随机抽样后严格控制血糖组90d死亡的初级终点有所增加。在发病率上两研究组之间并没有差别,因此,仍不能解释为什么严格控制血糖组死亡率的上升。除非有进一步的数据可以解释研究组之间不同的结果,否则目前仍推荐在ICU进行优化血糖管理,避免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极端情况,并应在患者入住ICU后尽早开始实施优化血糖管理。与NICE-SUGAR研究的环境和人群比较,可选择8.0 mmol/L(144mg/dl)作为血糖的目标水平。

《指南》对于血糖控制的推荐意见:对于高危手术术后的患者或者有严重外科合并症需要入住ICU治疗的患者,推荐应用严格的胰岛素治疗以预防术后高血糖[血糖控制目标值至少在10.0mmol/L(180mg/dl)](推荐等级Ⅰ,B);考虑应用胰岛素预防术中高血糖(推荐等级Ⅱb,C);无并发症的择期手术考虑应用胰岛素预防术后高血糖(推荐等级Ⅱb,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