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或脑膜脑炎。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呈细线状,雌雄异体。由于人体环境不适合广州管圆线虫的发育,幼虫侵入人体后主要聚集于中枢神经系统。1.感染源 广州管圆线虫可寄生于几十种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犬类、猫类和食虫类,其中主要是啮齿类,尤其是鼠类。合理安排输液,避免加重脑水肿。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是由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或脑膜脑炎。

【病原学】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呈细线状,雌雄异体。成虫寄生于鼠类右心及肺动脉内,在此发育成熟、交配、产卵。卵随血流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约经6d即孵化为第一期幼虫。幼虫由肺泡内脱出沿气管上升至咽部被咽下,再经胃、肠随粪便排出鼠体外。第一期幼虫如遇到合适的中间宿主(某些种类的陆生或水生螺或蛞蝓等软体动物)则侵入或被吞食进入体内,蜕皮2次变为第二、三期幼虫。若鼠将此期幼虫食入,幼虫即可钻入胃肠壁的血管或淋巴管内随血流散布至全身,再蜕皮2次后,发育为第五期幼虫(或称童虫),童虫经静脉再回到肺内而发育为成虫。在人体内发育大致与鼠相同。由于人体环境不适合广州管圆线虫的发育,幼虫侵入人体后主要聚集于中枢神经系统。

鱼、虾、蟹、蛙如摄食带有第三期幼虫的螺类,幼虫可进入其肌肉内长期存在,因此,这些宿主可携带第三期幼虫,称为转续宿主。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广州管圆线虫可寄生于几十种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犬类、猫类和食虫类,其中主要是啮齿类,尤其是鼠类。

2.传播途径 人受感染的途径主要是经口到达消化道。感染方式有:①吃生或半生的软体动物或上述转续宿主动物;②徒手制备上述食物后不洗手;③因食入孳生在未充分清洗的莴苣上的小蛞蝓而感染;④饮用含有从死亡软体动物体内逸出的第三期幼虫的生水;⑤感染性幼虫直接侵入皮肤亦有可能使人受到感染。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本病广泛存在于亚洲太平洋中部与东南亚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台湾省南部流行,南方沿海一带有病例报道。

【发病机制】 人体内主要病变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特别是在小脑、脑桥及延髓部,亦可见于顶部及额部大脑内,由于幼虫移行产生炎性反应及嗜酸性粒细胞性肉芽肿,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另一特征性病变是脑实质内有微型空洞与虫移行隧道,伴有脑组织的破坏、细胞浸润和小出血灶。

次要受侵的部位是肺,以肺出血及终末支气管性肺炎常见。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周左右。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与摄入虫体的数量、幼虫移行途径有关。患者大多数发病较急,早期患者多有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体温多在38~39℃,一般起病后数日即降为正常。头痛为最常见和主要的症状,其他表现有颈项强直、恶心、呕吐,下肢无力、肌肉痛及眼部症状如眼痛、睫状体充血、视力下降等。部分患者出现麻痹、感觉异常等。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及具有以上各主要症状者可疑及本病,应进行相关的化验检查,包括取脑脊液找病原体。

【治疗】 用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与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缩短病程或减轻症状,疗程一般2~3周,个别患者可酌情服用2~3个疗程。头痛剧烈时一般镇痛药皆有效,可暂时得到缓解。必要时可反复腰穿,降低颅压,减轻头痛。治疗时应该注意幼虫死于脑或脊髓内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护理】

1.本病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对患者的粪便应无害化处理。接触或可疑接触粪便后立即洗手。

2.休息 头痛剧烈必须卧床休息。病室环境要安静,室内光线要柔和。护理工作最好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同时,加好床挡,避免坠床发生。

3.病情观察 ①观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为医生尽早判断病程进展提供有效依据;②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有无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③观察有无频繁呕吐、视力下降、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等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呕吐时采取侧卧位,及时清洗口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呕吐频繁者遵医嘱应用镇静药或止吐药。合理安排输液,避免加重脑水肿。适度吸氧有助于降低颅内压。

4.对症护理

(1)缓解头痛:按头痛的部位给予按摩,前额痛可取印堂、合谷、阳白穴,两侧痛可取百会等穴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本病引起头痛的原因,增加患者依从性,积极驱虫治疗是解除疼痛得根本方法。较重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2)减轻消化道症状:给予易消化饮食,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者注意静脉营养补充;食欲下降、畏食者,应通过调整烹饪方式,调换饮食花样提高患者食欲,满足身体能量基本需要;便秘时,避免用力排便,可使用缓泻药。

(3)降低体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温水或乙醇擦浴、冰敷等,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时,遵医嘱予以人工冬眠,辅以体表降温,使脑代谢下降,脑水肿消退,颅内压降低,减轻继发性脑损害。

5.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因剧烈头痛导致的易怒、紧张等不良情绪,避免诱发其他疾病。

6.健康教育 教育患者和家属避免生食或进食未充分煮熟的螺、蟹、鱼、虾等,不吃生的蔬菜,不饮生水。避免婴幼儿在泥地上爬玩。勿使用螺、蟾蜍、青蛙等生肉作患处敷贴治疗。提倡灭鼠。

(刘志国 张 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