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生活在湖塘水、阴沟水、潮湿泥土及腐败植物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二种形态。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侵入鼻腔后,先在鼻黏膜处增殖,再经筛状板沿嗅神经上升入脑,引起嗅球及脑组织的炎症和广泛破坏。主要特点为化脓性脑膜炎和出血坏死性脑炎。脑膜刺激征阳性。确诊脑脊液中查到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由于病死率极高,生前未能确诊者,应尸检做出诊断。发生静脉炎应抬高患肢,局部热敷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

本病由营自由生活的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引起。

【病原学】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生活在湖塘水、阴沟水、潮湿泥土及腐败植物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二种形态。适宜温度为27~28℃,对低温、干燥耐受性较差。

【流行病学】 好发于夏季,常见于儿童和青壮年。接触湖塘水中滋养体或尘土中的包囊经鼻腔吸入人体。

【发病机制】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侵入鼻腔后,先在鼻黏膜处增殖,再经筛状板沿嗅神经上升入脑,引起嗅球及脑组织的炎症和广泛破坏。主要特点为化脓性脑膜炎和出血坏死性脑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7d。

起病急,初期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低热。继之体温急剧升高,可达39~40℃,头痛加剧,以额痛最甚,伴以恶心及喷射性呕吐。可有嗅觉、味觉、甚至视觉障碍及运动失调。烦躁不安、嗜睡,很快转入意识不清和深度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一般在1周内死亡。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核左移。

2.脑脊液 呈脓性或血性,查到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诊断】 病前1周有湖塘游泳史,突发剧烈头痛、发热、鼻塞、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应考虑本病。确诊脑脊液中查到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由于病死率极高,生前未能确诊者,应尸检做出诊断。

【治疗】 目前无满意药物。曾有用两性霉素B治疗存活的报道,可加用咪康唑及利福平。

【护理】

1.本病采用接触、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对患者的排泄物、污染物及场所均应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2.绝对卧床,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清洁。有颅内压增高者头部抬高30°,加床挡。

3.保证营养供给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饮食,进食困难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小儿喂食时防止误吸。

4.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反射变化,有无剧烈头痛、恶心伴喷射状呕吐,血压增高、脉搏慢而有力、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颅内压增高的征象。

(2)出现意识障碍、喷射状呕吐、瞳孔忽大忽小等脑疝先兆,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观察患者尿量及颜色,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5.对症护理

(1)降温:发冷、寒战时应调节室温、注意保暖,可加盖棉被、用热水袋或给热饮料。发热期应撤去保暖措施以增加散热,给予冰袋冷敷头部、戴冰帽、乙醇或温水擦浴、大动脉冷敷、使用冰毯及药物降温,采取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测体温,并记录及交班。通过物理或药物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为宜,体温下降时伴有大量出汗,体液丢失,及时补充液体,能口服者鼓励多饮水,防止虚脱,及时更换衣被,更换时注意防止着凉。

(2)减轻疼痛:本病发展迅速,头痛进行性加重,应随时观察患者头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及程度,及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镇静药物以缓解症状。给药后半小时观察止痛效果。

(3)保持皮肤、口腔清洁:患者呕吐后及时清除口腔异物,协助漱口清洁口腔,昏迷者口腔护理每日2次,同时观察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口腔黏膜干燥,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清洁、干燥。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根据呼吸情况、面色、血氧饱和度和血气等判断缺氧程度选择氧流量及吸氧方式,持续给氧。出现呼吸衰竭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5)镇静:烦躁不安、躁动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保持环境安静,平卧头侧向一边,减少刺激,尽量集中安排治疗和护理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6.用药护理。两性霉素B毒性较大,应严格遵医嘱执行,使用避光输液器缓慢静滴每分钟20~25滴,用药过程中观察生命体征,有无恶心、呕吐、寒战、高热、头痛、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发生静脉炎应抬高患肢,局部热敷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

7.心理护理 本病因起病急,病程短、病死率极高,患者及家属常出现恐惧、悲哀等心理,医护人员应通过认真细致的护理患者,主动沟通,介绍本病的发病原因,病程及预后,及时了解和尽力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达到缓解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悲哀心理。

【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不洁水源,不在不流动的湖塘中游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