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克雷伯菌感染

克雷伯菌感染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克雷伯菌感染包括以肺部感染为代表的多个部位感染。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2.克雷伯菌感染致败血症 表现为急性起病,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至39℃以上,以不规则热型为主,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兴奋不宁或嗜睡,甚至昏迷以及相对性缓脉等。4.克雷伯菌感染致化脓性脑膜炎 多见于老年人及新生儿。

克雷伯菌感染包括以肺部感染为代表的多个部位感染。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病原学】 克雷伯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是肠杆菌科的常见菌属,肺炎克雷伯菌是本属的代表种,与人类关系密切。克雷伯菌主要存在于水体、土壤、植物类食品中、人类呼吸道及粪便中,在55℃水浴中30min可灭活。

【流行病学】 感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患者主要为自身带菌所致的内源性感染,部分患者可由各种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或经医务人员染菌的手而引起外源性感染。多见于老年人。在糖尿病、肝硬化尿毒症、酒精中毒、各类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与缺乏者,多表现为医院感染。

【发病机制】 克雷伯菌通过进入下呼吸道、血液循环或其他部位,实现自身感染;或经呼吸道、尿道或静脉穿刺等处进入宿主体内;也可经飞沫及气溶胶传播,引起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临床表现】

1.克雷伯菌感染致下呼吸道感染 表现为急骤起病,有高热、寒战,常有胸痛与咳嗽,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典型痰液呈砖红色或深棕色,亦有呈铁锈色或带血丝者。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与发绀。

2.克雷伯菌感染致败血症 表现为急性起病,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至39℃以上,以不规则热型为主,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兴奋不宁或嗜睡,甚至昏迷以及相对性缓脉等。

3.克雷伯菌感染致泌尿道感染 多数是医院感染,临床表现并无特殊,预后好。

4.克雷伯菌感染致化脓性脑膜炎 多见于老年人及新生儿。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头痛、反应迟钝、嗜睡或抽搐以及脑膜刺激征。

5.其他 如肠炎、臭鼻病及慢性肉芽肿性鼻硬结病等亦有各自表现,但不多发。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增高或比感染前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

2.细菌学检查 主要检测痰液、血液和尿液。注意正确留取标本送检以免出现假阳性。

【诊断】 对年龄较大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或败血症者,若此前有慢性疾病、免疫受损或侵入性诊疗行为,尤其是对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治疗无效者,应想到此类感染。

【治疗】

1.支持与对症治疗 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的热量。注意发热、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脏器受损等症状处理。

2.抗菌治疗 对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亚胺培南、氨曲南以及头孢哌酮一舒巴坦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药物,以及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

【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感染部位有关,败血症与肺部感染的预后较差,伴有感染性休克及迁徙性病灶者预后尤差。年龄与预后呈正相关性。

【护理】

1.本病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重症患者给予保护性隔离,减少探视人员,有条件时床旁及病室门口应配备快速手部消毒剂。医务人员须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疗器械须按规定严格消毒灭菌。对患者的物品、被褥等应予以消毒。

2.急性期患者严格卧床休息,重症患者床头抬高15°~3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开窗通风,每天2次,每次1h;温度24~26℃,湿度50%~60%。

3.保证营养供给:给予高热量、适量蛋白、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适量补充优质脂肪、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代谢产物的排出。进食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及营养支持。

4.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时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注意补充液体,寒战时予以加被保暖;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备好吸氧及吸痰装置,观察患者胸痛、咳嗽、咳痰症状,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鼓励多饮水,可在雾化吸入等治疗后,自下而上地轻叩患者背部或使用振动排痰仪协助排痰,记录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及时留取和送检痰液标本;对败血症患者,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和意识状态,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泌尿道感染患者,注意观察尿路刺激征症状,留置尿管者注意保持尿管通畅,防脱出和扭曲,每日更换尿袋,及时倾倒尿液,尿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以防止尿液反流;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注意观察患者头痛、呕吐、神志变化,注意有无颅内压增高表现,加强安全措施,防止发生窒息、舌咬伤,坠床等意外;加强各类导管及辅助呼吸护理。

5.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咳痰的方法,应用腹肌力量进行深部咳痰;教会患者正确留取痰液标本:于清晨漱口后,深部咳痰,将痰液留于带盖的无菌容器中,以提高阳性率。

【预防】 对多重耐药或产ESBLs菌株感染,应予床边隔离或置于单间病房,做好消毒工作。医疗器械一旦被此种感染者应用后,必须彻底消毒灭菌。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要做好手部消毒。易感人者,应避免与此种感染者接触。

(刘素霞 唐永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