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眩晕伴失眠的泽泻汤治疗

眩晕伴失眠的泽泻汤治疗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外院口服药物治疗,未见明显缓解。患者就诊时彻夜不眠。西医根据症状和体征及影像学可以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2.治疗要点 本病的治疗主要以中药治疗为主,配合针刺治疗。指出眩晕以肝阳为多见。故该患者既有眩晕又失眠,然其病机一也,治以健脾清热利湿。“醒脑开窍法”治疗颈性眩晕具有确凿疗效,但对如此急性的患者临床报道较少,本案医者试探性运用“醒脑开窍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病历摘要】 患者,男,46岁。

1.主诉 头晕、恶心伴失眠3个月。

2.病史 患者3个月前开始头晕、恶心,体位改变时明显加重,并呕吐过,另诉失眠3个月,多梦易惊,入睡困难,饮食无味,口苦,小便稍黄,周身不适,口苦纳差,便秘,烦躁。于外院口服药物治疗,未见明显缓解。为进一步系统治疗,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时症见:头晕、恶心,随体位变化而加重,视物不清,纳差,小便稍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边有齿痕(图23-1),脉沉细。既往被诊断诊为抑郁,经服用地西泮(安定)、舒必利片等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就诊时彻夜不眠。

图23-1 舌红,苔黄厚腻,边有齿痕

3.门诊查体 动态霍夫曼征左(+),右(-),双肱二头肌腱反射对称引出,双肱三头肌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下肢膝、跟腱反射略活跃,腹壁反射正常引出,未查及感觉平面异常,C37左棘突旁压痛。

4.辅助检查 颈椎MRI(本院)示:C34至C67椎间盘后突出,C23至T23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

5.诊断 (1)眩晕。(2)失眠。

6.治疗方案 当日给予中药汤剂:泽泻15g,白术6g,佩兰15g,藿香15g,郁金15g,栀子15g,川楝子10g,葛根20g,黄柏15g,砂仁12g,陈皮10g,半夏10g,川芎6g,牛膝12g,焦四仙30g,甘草6g。4服,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7.复诊及随访

(续 表)

图23-2 口干舌红,苔略黄

【病例分析】

1.诊断思路 本病中医诊断为眩晕、不寐(本虚标实),脾胃虚弱,湿热阻滞型,患者主诉头晕,恶心,呕吐,失眠,入睡困难,舌边有齿痕,脉沉细,为脾虚征象,小便稍黄,口苦,烦躁,舌黄厚腻,为湿热阻滞。西医根据症状和体征及影像学可以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2.治疗要点 本病的治疗主要以中药治疗为主,配合针刺治疗。中药主要以健脾、清热、利湿为主,针刺以醒脑开窍为指导原则,湿敷理疗及外用乳胶剂使局部软组织得到放松,改善局部症状。

3.预后转归 本案患者预后良好,头晕和失眠症状完全改善,经随访一直保持预后水平。

【专家点评】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眩是患者自觉视物发黑,或眼花;晕是头晕头眩,即视物旋转,以致站立不稳等。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常见阵发性眩晕、持续性眩晕、间断性眩晕、一过性眩晕,甚则头晕目眩,伴恶心、呕吐、耳鸣,或兼见头痛、头胀、头目不清、头目昏沉等临床表现。历代医家对眩晕病都有着不同认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以肝阳为多见。《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可因肾阴不足,不能上充于脑而致。《河间六书》则认为“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丹溪心法》认为:“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曰:“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眩晕的中医分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肝阳上扰清窍;气血亏虚;肾精亏虚;痰湿中阻;肝郁脾虚风痰上扰;痰瘀上扰。本案患者属于脾虚湿热中阻型,此病机恰可以解释患者失眠。此患者入睡困难,甚至彻夜不眠,经服地西泮后亦未见明显效果。主要考虑湿热中阻,气机升降失调,阴阳失交,阳不能入于阴故不寐,早在内经《素问·逆调论》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不得卧》中又进一步阐述了其原因:“脉数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故该患者既有眩晕又失眠,然其病机一也,治以健脾清热利湿。白术健脾,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栀子、黄柏清热利湿,泽泻可使热邪从小便排除,脾虚痰郁,中焦气机不畅,故用郁金、川楝子行气,川芎、牛膝取升降出入、无气不有之意,活血行气,调达全身气血,葛根为治疗颈椎病经验用药,以脾胃为中心,作用于肌肉,并以肌肉为关键而深入五脏六腑,具有输肌以散与升精以养之功的作用。即针对实证,葛根作用于肌层,具有“输肌以散”之功。针对虚证,功效主要是促脾胃之用以布散津液,可概括为“升精以养”。因患者有纳呆,故用砂仁醒脾开胃,焦四仙消食导滞。汤药用后头晕症状明显改善,睡眠也有所改善,然仍有易醒,原方增加健脾利湿功效,又开了7服,患者服药后头晕症状明显缓解,恶心症状消失,寐可。三诊时,患者症状基本缓解,但仍残留余热,此时患者舌苔黄燥,故用麦冬、沙参、知母、花粉养阴,用三黄(黄芩、黄连、黄柏)清热,使热一泻而下。

“醒脑开窍法”治疗颈性眩晕具有确凿疗效,但对如此急性的患者临床报道较少,本案医者试探性运用“醒脑开窍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马云枝,张铭.眩晕论治拾贝[J].河南中医,2005,25(12):35-36.

[2] 王立忠.眩晕病的辨证思路与方法[J].河南中医,2009,29,(2):34-36.

[3] 赵政,王昭杰,李亚敏,等.醒脑开窍针法临床特点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41-43.

[4] 邹勇.风池、天柱穴位注射丹参液治疗颈性眩晕4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3):34-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