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法及结果是由Chang-Wug Oh等报道的,他首先引用Willett等报道对8岁以上严重Perthes病用造盖术治疗的成功方法,认为对Perthes病的早期治疗最为重要,可以预防髋畸形,理论上可增加髋臼覆盖,提供大的关节面以重塑及预防因合叶半脱位而带来的畸形。
作者连续行臼唇支持造盖关节成形术20例,4女16男,单侧股骨头受累,左右各10髋,行手术时年龄平均9岁(6~12岁),随诊时间平均5年(3~14年),最后随诊时的年龄平均为14岁(10~21岁)。
术前影像学分型:按Catterall及Hering分型、Waldenstorm分期,其中Catterall分型Ⅲ型10髋、Ⅳ型10髋;Hering分型B型11髋、C型9髋;Waldenstorm分期,坏死期9髋、头骺碎裂期11髋,合叶半脱位(Hing Subluxation)诊断依据是Shenton线中断,头-臼内侧间隙增宽及股骨头向外移位,有11髋,术前测CE角平均20.7°(7°~40°)。
手术指征:患髋有半脱位,Hering B及C型,CatterallⅢ及Ⅳ型病例。
手术应注意:在造盖前行关节造影,观察合叶外展时股骨头的位置并做内收肌起点切断术,以增加患髋外展,直至半脱位完全复位,行前外切口,在臼唇上缘行造盖术,骨取自本髂翼,造盖上植异体骨,见图9-2-1、图9-2-2。
术后单侧髋人字石膏外展位固定,不负重6周,然后用支具,夜间保持外展再6周,以后渐增加活动并渐负重。
结果:股骨头恢复圆形或卵圆形为之成功,头扁平则认为失败。18例髋股骨头圆形或卵圆形,认为成功。2例头扁平,但所有病例在最近随访时临床结果定为成功,即髋无痛、无跛行,活动功能良好。11髋术前半脱位者10例成功,1例失败为扁平髋,另一例扁平髋在无半脱位组,此2例手术时均在坏死期,但年龄较大(都是12岁),术后CE角增加到平均44°(18°~65°),图9-2-3、图9-2-4。
图9-2-1 臼唇支持造盖关节成形术
图9-2-2 臼唇支持造盖关节成形术成功病例
9岁时手术。A.造盖术后X线片;B.10岁时髋正位,臼头包容好;C.10岁时髋正位,股骨头塑形好
从以上结果看,最主要的预后因素是股骨头骺坏死程度,起病时的年龄以及股骨头有无畸形,在股骨头坏死期及整个骺碎裂期头骺有潜在畸形者,轴向负载、压缩,股骨头可能变宽大并向外侧移位致进行性头臼不适合。因此,应在股骨头明显变形之前给予治疗,造盖关节成形术的意义就是将股骨头回复到髋臼中心位置,增加髋臼覆盖,减少头向外半脱位,本组病例都超过8岁,11例头向外移半脱位者中10例恢复到成功。说明髋臼关节面积扩大对股骨头塑形及预防头臼不适合是有利的。
图9-2-3 臼唇支持造盖关节成形术失败病例
12岁时手术。A.造盖术后;B.13岁时股骨头扁平;C.18岁时股骨头畸形
图9-2-4 造盖关节成形术后继发骨关节炎
12岁时手术。A.造盖术后;B.13岁时头扁平且不整形;C.19岁时出现早期骨关节炎
(胥少汀 摘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