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在正常大气压下发生较为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常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化学烧伤与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变可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两种。前者多见于窒息性气体中毒,镇静催眠药、全身麻醉药、中枢兴奋药、阿片类药、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后者可见某些药物(如肌松药等)中毒而引起。
一、临床表现
1.中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表现有瞳孔散大,呼吸节律、幅度或周期的异常(深浅不一、频率先快后慢),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出现发绀及三凹征。
2.周围性呼吸衰竭则无呼吸节律改变,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活动受限、呼吸窘迫感、呼吸度表浅、缺氧窒息感等。
3.意识障碍,如迟钝、嗜睡、躁动、抽搐、昏迷等。
4.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失常,出汗,眼球突出,结膜充血,血液高凝状态,酸碱失衡或电解质紊乱等。
二、诊 断
1.化学毒物急性中毒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8/min)、发绀、意识障碍,心动过缓或过速等症状。
2.中毒患者出现肺水肿、脑水肿或脑疝等并发症。
3.由于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组织缺氧后无氧代谢(糖酵解)增加,导致乳酸增多,故血乳酸浓度升高。
4.血气分析异常。动脉氧分压(PaO2)<8.0kPa(60mmHg)和(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7kPa(50mmHg)。
5.胸部X线平片示出现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大片阴影或斑片状阴影等。
三、治疗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是需要急抢救的急症。对它的处理要求迅速、果断。数小时或更短时间的犹豫、观望或拖延,可以造成脑、肾、心、肝等重要脏器因严重缺氧发生不可逆性的损害。同时,及时、合宜的抢救和处置才有可能为治疗诱发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争取到必要的时间。
1.保证呼吸道通畅 通畅的呼吸道是进行各种呼吸支持治疗的必要条件。
(1)正确的体位:立即使患者头部取侧卧位,颈部后仰,抬起下颌。此种体位可以解除部分患者上气道的梗阻。
(2)解除呼吸道平滑肌痉挛:可选用氨茶碱0.25g加入25%~50%葡萄糖溶液40ml缓慢静脉注射,或以0.5%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每次0.5~1.0ml。
(3)液化稀释痰液:由于呼吸道内有黏稠分泌物,可用α-糜蛋白酶、盐酸氨溴索等作气管吸入或导管滴入。
(4)有效的气管内负压吸引:以负压吸引清除堵塞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血液或误吸的呕吐物等,有时即可立即解除梗阻,改善通气。无论是直接吸引或是经人工气道吸引均需注意操作技术。
尽量避免损伤气管黏膜,在气道内一次负压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0~15s,以免引起低氧血症、心律失常或肺不张等因负压吸引造成的并发症。
吸引前短时间给病人吸高浓度氧,吸引管不要太粗,吸引后立即重新通气。操作者的无菌技术,和每次吸引时均换用新灭菌后的吸引管,或者使用一次性吸引管等是防止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措施。
(5)建立人工气道:当以上措施仍不能使呼吸道通畅时,则需建立人工气道。常用的人工气道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置入气管导管两种。
2.氧气治疗 对急性中毒者,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及时给氧,是纠正低氧血症的一种有效措施。由于氧气也是一种治疗用药,使用时应当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了解机体对氧的摄取与代谢以及它在体内的分布,注意氧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氧气流量为:成年人2~4L/min,儿童1~2L/min。
3.应用呼吸兴奋药 临床上可供使用的呼吸兴奋药很多,可根据呼吸衰竭改善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应用呼吸兴奋药有效时,可出现呼吸幅度加深,频率不增加或减慢,肺部呼吸音增粗。具体用药如下。
(1)尼可刹米(可拉明)可直接兴奋延髓的呼吸中枢,对大脑皮质及心血管中枢亦有一定的兴奋作用。通常每次0.375~0.75g静脉注射,2~4h可重复1次。
(2)山梗菜碱(洛贝林)主要通过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每次3~9mg,2~4h可重复1次。通常与尼可刹米交替使用。
(3)哌甲酯(利他林)对大脑和延髓均有兴奋作用。每次20~40mg,静脉或肌内注射,2~4h可重复1次。
(4)呼吸兴奋三联针,包括山梗菜碱12mg、哌甲酯20mg、二甲弗林16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500ml内静脉滴注,可用于重度呼吸衰竭的病人。
(5)某些毒物中毒产生呼吸肌麻痹,导致周围性呼吸衰竭者,可用新斯的明0.5mg皮下或肌内注射。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目前主张早期、大量、短期应用,如氢化可的松1 000mg/d,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20~30mg/静脉滴注,疗程2~3d,也可短至24h。
5.应用东莨菪碱 东莨菪碱治疗呼吸衰竭,尤其是肺水肿、支气管痉挛所致的周围性呼吸衰竭,有良好疗效。它能解除心、脑、肺血管痉挛,改善血管微循环,并有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分泌物等作用。用法,首剂0.6~0.9mg,1~2h后酌情给予0.3~0.6mg,静脉给药。
6.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保证适合患者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量和纠正低氧血症及改善氧运送为主要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通气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