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悸(例)

心悸(例)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悸,气短,胸闷,口干,乏力,舌淡,脉结代。某心血管病研究所确诊为“冠心病”,住院治疗月余罔效,求治于余。曾多次住院治疗,症状虽暂有好转,但心律一直未能纠正。2个月前因淋雨受凉,致发热恶寒,胸闷心慌,后逐渐加重,发作频繁。发作时胸闷,气促,周身乏力,头晕,汗出,不能自主,某医院心电图检查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服谷维素、地西泮、普萘洛尔、心得宁等药,未见明显好转。

案例一

支某,男,53岁。1981年4月10日初诊。

心悸,气短,胸闷,口干,乏力,舌淡,脉结代(期前收缩,每分钟3~4次)。某心血管病研究所确诊为“冠心病”,住院治疗月余罔效,求治于余。证属心阴心阳俱虚,而偏于心阳虚,治宜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方用炙甘草汤加减。

【处方】 炙甘草15克 党参55克 桂枝10克 阿胶24克 枸杞子24克 麦冬21克 柏子仁10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丹参21克炒枣仁10克

守上方连服50剂,脉转和缓,结代消失,余症皆瘥,为善其后,将上方改汤为丸续服1个月,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按:使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动悸,脉结代,首当辨明心阴虚及心阳虚孰轻孰重。若偏于心阴虚,当重用炙甘草,辅以阿胶、麦冬、火麻仁、生地黄等味;若偏于心阳虚,则需重用人参(党参亦可)佐以桂枝等药。假令不辨阴阳盛衰,徒据病名而搬死方,非濡润不足,即燥烈有余,此乃治是症鲜效之由也。本例心悸,气短,胸闷,乏力,舌淡,脉结代,皆心阳虚之候。仅口干一症,示阴液不足,故是方重用党参、桂枝,益气通阳,俾阳气充足,推动血脉,运行正常,脉管充盈,则悸动自瘥。

案例二:心悸(心律失常)

王某某,男,65岁。于1981年5月初诊。

患者素体肥胖(90千克),血压偏低(80/50mmHg)。1974年始出现心律失常,当时心电图提示: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后病情渐重,遇劳后血压更低,常在60/40mmHg上下。曾多次住院治疗,症状虽暂有好转,但心律一直未能纠正。常觉胸闷,气短,头晕,心悸,失眠,多梦,乏力,纳呆食少,便溏不爽,每因工作疲劳而加重,查心电图:心率60次/分钟,Tv5低平,ST段压低,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呈三联律。舌黯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此乃脾肾阳虚,痰浊郁阻,脉络不畅,治当益气健脾,温肾助阳。

【处方】 生黄芪30克 党参15克 白术10克 茯苓30克 山药30克 薏苡仁30克 淫羊藿30克 泽泻15克 菟丝子30克 怀牛膝15克川续断20克 丹参30克 枣仁15克 炙甘草5克

7月10日复诊:上方连服30剂,症状明显好转,胃气大振,饮食增加,心胸得舒,睡眠佳,精神爽快。复查心电图:Tv5低平,ST段压低,心率65次/分钟。心阻抗图:心肌收缩指数(HT)10.71。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宗原方去续断、牛膝、枣仁,加当归15克,赤芍15克,黄精20克。

三诊:连服30剂,诸症悉除,查心电图:心率75次/分钟,律齐,Tv5有改善(提高0.5mV)。心阻抗图:心肌收缩指数(HT)提高(11.43)。血压120/80mmHg,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过劳时仍乏力,休息后可恢复,大病初愈,虚不耐劳,仍宗前法。

【处方】 黄芪30克 党参30克 白术10克茯苓20克 山药30克 薏苡仁30克 淫羊藿20克 泽泻15克 菟丝子30克 黄精30克 赤芍15克 枣仁15克 夜交藤30克 连服30剂,病告痊愈。

按:本例之发病是由于脾肾阳虚,湿浊内盛,痰浊阻络,心阳不振,血行不畅之虚实夹杂证。故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益气健脾;淫羊藿、泽泻、菟丝子、续断温肾壮阳,益火生土,以复健运,断其生痰之源,不治痰而痰除,此乃治本;当归、赤芍、黄精、丹参、牛膝、枣仁、炙甘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养心安神而专其功,为治标,标本得治,气足血行,而收全功。

案例三:心悸(心律失常)

宋某某,男,27岁。于1974年8月9日初诊。

2个月前因淋雨受凉,致发热恶寒,胸闷心慌,后逐渐加重,发作频繁。常感胸闷,气短,心悸,烦躁,失眠,多梦。某医院做心电图:①游走性节律;②频发房性期前收缩,部分呈插入性并有室内差异传导,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有时呈二、三联律。曾用普萘洛尔、氯化钾治疗,不效,求余诊治。症如前述,舌质黯红、苔黄厚腻,脉缓而结,此乃寒湿内阻,心气不能鼓动血行所致,治当温通心阳,益气活瘀,除痰通络。

【处方】 桂枝10克 石菖蒲10克 远志10克 薤白10克 葶苈子15克 川芎10克 红花10克 三七3克 生龙骨 生牡蛎各15克 夜交藤30克 琥珀1.5克 茯苓20克 太子参20克炙甘草5克

8月28日二诊:服6剂后病情好转,继进9剂。

9月10日三诊:心胸舒畅,夜眠安稳,已无烦躁。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72次/分钟,律整,脉沉细,舌质淡红、苔薄黄,此时心阳来复,瘀浊渐除,继以益气强心,安神宁志,宽胸化瘀,以收其功。

【处方】 太子参30克 麦冬15克 黄精30克 赤芍15克 石菖蒲10克 远志30克 全瓜蒌20克 百合30克 三七3克 生龙骨、牡蛎各15克 炙甘草5克

10月20日患者特来告之,服上药20剂,心神舒畅,饮食增加,已上班工作。无不适感。

按:本例因寒湿外袭,伤及营卫,卫及于肺,营及于心,心肺之气俱伤。气无宣通,不能鼓动心阳,以致气虚血瘀,而发心悸烦躁,胸闷不舒,故用桂枝、薤白,温经通阳以散寒湿;全瓜蒌、葶苈子,宽胸祛痰,使心气畅通以鼓舞血行;太子参、柏子仁、茯苓、麦冬、黄精、炙甘草,益气强心;再佐以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之品,诸药相伍,共奏其效。

案例四

曹某某,男,45岁。

主诉:心慌,失眠,多梦2年余。

病史:2年来由于思虑过度,心情不畅,致使心悸,呈阵发性发作,遇劳则甚。发作时胸闷,气促,周身乏力,头晕,汗出,不能自主,某医院心电图检查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服谷维素、地西泮、普萘洛尔、心得宁等药,未见明显好转。

现症:面色无华,心悸频作,头晕失眠,多梦,精神委靡。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诊断:心悸。

辨证:血虚津亏,心失所养。

【治则】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处方】 辽沙参15克 麦冬9克 五味子6克 茯苓9克 远志9克 夜交藤18克 珍珠母15克 丹参15克 莲子心3克 5剂。

二诊:诸症好转,入夜可寐,惟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拟宗上方,加朱砂1克(冲服)。5剂。

三诊:悸平,神旺,寐安,为巩固疗效,继予原方5剂,柏子养心丸2盒,续服。

按:心悸原因颇多,但总不越气机逆乱,亏损数端。本病初期,多因气血不足,日久则多为阴津耗伤,津血同源,二者同中有异;津为血之源,血乃津之化,若心血虚者宜补血奉养;阴津耗者,则当滋阴生津,故药用辽沙参、麦冬、五味子,滋阴生津,养血安神;丹参、莲子心,调营养血,清心除烦;珍珠母、远志、茯苓、夜交藤,安神定志,若心悸日久不愈,或叠进补血安神之剂,迁延不瘥者,以此法治之,多能取效,若罹器质性病变,此法亦能改善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