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伏梁(肠系膜囊肿)

伏梁(肠系膜囊肿)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嗣后即觉腹大,触之有块,块物与日俱增,4个月后到地区医院就诊,诊为“肠系膜囊肿”,即施行手术,打开腹腔后,囊肿不能剥离摘除,遂关闭腹腔。术后1个月来郑,经某医院检查,同意当地医院的诊治,不能手术,病情日渐危急。⑤“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究其因,大多由气血结滞所致。

赵某某,女,21岁。1972年8月13日初诊。

其父代诉:患者腹胀大,内有积块1年余。

病史:1年前患儿被其母斥责,嚎啕大哭,神疲入睡,梦中仍抽泣不止。嗣后即觉腹大,触之有块,块物与日俱增,4个月后到地区医院就诊,诊为“肠系膜囊肿”,即施行手术,打开腹腔后,囊肿不能剥离摘除,遂关闭腹腔。术后1个月来郑,经某医院检查,同意当地医院的诊治,不能手术,病情日渐危急。后经他荐,延余治之。

现症:精神抑郁,面部虚浮,色泽黄滞,心悸气短,腹部膨隆,于脐部至心下可触及如碗大之肿块,质软,边缘清楚,两胁胀满疼痛,下腹部微肿,纳差,时呕恶。舌质黯淡,舌体胖大有瘀点。苔薄白腻,脉细涩。

诊断:伏梁(肠系膜囊肿)。

辨证:郁怒伤肝,肝气郁结,血瘀湿滞。

【治则】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辅以消水利湿。

【方药】 逍遥散合秘方化滞丸加减。

【处方】 柴胡12克 牵牛子9克 当归9克杭白芍9克 三棱6克 莪术6克 白术9克茯苓12克 青皮、陈皮各9克 清半夏6克 黄连3克 丁香4克 15剂。

1972年9月1日二诊:精神好转,腹部松软,肿块缩减如拳。药已中的,效不更方。

1972年9月18日三诊:腹围基本正常,肿块似有似无,腹时微痛,饮食好转,已收大效,守方续服。

三诊之后,杳无音信,越载收到其父来信,云:“由郑返里,守方续服28剂,脘腹如常,余无所苦,经当地医院检查,一切正常,停药上学,并被地区女篮挑选为队员”。且随信寄来患儿照片一张,身着运动衣,手抱篮球,飒爽英姿。

按:本例西药诊断为肠系膜囊肿,颇似中医学中伏梁。盖“伏梁”,名同证异,考之有五:①“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曰伏梁……生鬲,侠胃脘内痈”(《素问·腹中论》)。②“人有身体髀股皆肿,环齐而痛……病名伏梁……动之,为水溺涩之病。”(《素问·腹中论》)。③“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论》)。④“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灵枢·经筋》)。⑤“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难经·五十六难》)。本例似属一二。究其因,大多由气血结滞所致。气滞则血瘀,水阻,故成斯疾。《内经》云:“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故方用柴胡、青陈皮、木香疏肝理气;三棱、莪术、当归,活血行瘀,畏秘方化滞丸方中巴豆之暴峻,易牵牛子佐苓术以消水化湿;黄连、半夏、丁香,苦辛散结,并降浊逆,诸药相伍,俾气畅,滞行,结散,瘀消而囊肿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