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脉硬化、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在以前被认为是机体衰老的正常表现,无须治疗。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病死亡和发生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其中,颈-股动脉PWV被认为是“金标准”,2007年已被欧洲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纳入危险分层检测指标体系。本章节将就目前发表的研究报道,介绍这一新的动脉硬化指数的计算原理、影响因素和与其他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以及对心血管事件和靶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

动脉硬化、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在以前被认为是机体衰老的正常表现,无须治疗。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动脉硬化是血管死亡和发生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进行动脉硬化程度的检测,可以为心血管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危险分层手段,不仅有助于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特征,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尚未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正常人群”中及早筛选出高心血管危险者。正是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动脉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开展较多,出现了多种检测动脉硬化程度的方法、指标和仪器。

目前,广为接受的反映大动脉弹性功能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和通过脉搏波波形分析得出的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其中,颈-股动脉PWV被认为是“金标准”,2007年已被欧洲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纳入危险分层检测指标体系。但是,以上两个检测指标都需要昂贵的检测设备和受过专门培训的操作人员,在大规模的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发展更为简单有效的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美国《高血压》(Hypertension)杂志发表了两篇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常规的24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计算出的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数,称为“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这个无须专门检测设备的新指数,立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本章节将就目前发表的研究报道,介绍这一新的动脉硬化指数的计算原理、影响因素和与其他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以及对心血管事件和靶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本节将讨论有关这一新指数的争议及其未来的临床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