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压值比较及其临床应用

血压值比较及其临床应用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血压值比诊所血压值更接近动态血压白天平均值。上述结果表明,依据家庭血压诊断白大衣高血压虽有较高的特异性,但灵敏度较差。而且,目前有关白大衣高血压预后的研究都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在日常医疗中,可联合使用家庭测压和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白大衣高血压的筛查。如家庭血压增高,可诊断为持续性高血压,开始药物治疗和随访;如家庭血压正常,应做动态血压监测,以进一步诊断或排除白大衣高血压。

诊所家庭和动态血压测量三种不同测压方法得到的血压值有差别,但有关差别的性质及程度的报道不一致。这是因为:①血压计的差别。在测量诊所血压时,大多使用汞柱血压计,但也有的使用电子血压计;家庭测压虽都使用电子血压计,但不同厂家生产的电子血压计使用不同的换算公式,给结果比较带来一定影响。②诊所测压和家庭测压的测量规范和取平均值的方法各不相同。③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是否服用降压药等对结果比较都有影响。

(一)三种血压值的比较

THOP研究在随机入组时,对224名高血压患者同时进行三种方法的血压测量。诊所测压使用汞柱血压计,1个月内随访2次,每回随访连续测3次血压,取后两次血压的平均值。24h动态血压取白天平均值。家庭测压使用自动电子血压计,早晨与晚间各测一回血压,每回连续测3次血压,连续测7d,取平均值。该组47%为男性,46%服用降压药,平均年龄55岁。测定结果表明,诊所血压值最高(160.5±15.9/101.2±6.0mmHg),其次为动态血压白天平均值(148.5±15.9/93.0±10.0mmHg),家庭血压最低(146.4±18.3/91.3± 9.8mmHg)。诊所血压值比动态血压白天平均值高12/8.2mmHg,比家庭血压值高14.1/9.9mmHg。家庭血压值比诊所血压值更接近动态血压白天平均值。

Verberk对家庭测压和诊所测压的报道进行了荟萃分析,在18项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研究中,诊所血压值比家庭血压值高6.9/4.9mmHg,收缩压差值随年龄增长而加大,但舒张压差值不随年龄增长变化。两种血压的差值,男性大于女性。在13项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中,诊所血压值比家庭血压值高5.3/3.1mmHg。由此可见,在治疗患者中,诊所血压与家庭血压的差值显著小于未治疗患者。在高血压人群中,家庭血压低于诊所血压的原因可能为:①白大衣效应。家庭测压排除了白大衣效应,避免了过高评估血压值,这可能是家庭血压低于诊所血压的重要原因。据报道,白大衣效应随年龄增长而加大,而且在未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较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更常见。因此,家庭测压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②诊所测压使用汞柱血压计和听诊法,家庭测压使用电子血压计,二者的测压原理不同。③听诊法存在观察者偏差。此外,听诊法测压存在安慰剂效应,家庭测压无此效应。如在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测压结果时,均使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上述②③因素就可能被排除。

(二)三种血压值与高血压临床诊断

1.三种测压方法的血压水平的定义 由于三种血压值存在明显差别,在诊断高血压时,显然不能采用完全相同的血压阈值。新近,Staessen等对近30年来有关家庭血压的高血压诊断阈值研究进行了系统复习和总结,提出了血压水平分类和高血压诊断的三种血压值水平 (表3-2)。有关理想血压和正常血压水平的证据尚待进一步研究。

表3-2 三种测压方法的血压水平定义(mmHg)

2.诊所外测压与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 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同时进行诊所测压和诊所外测压,后者包括两种方法,即家庭测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用两种诊所外测压方法诊断白大衣高血压的一致性如何?它们各自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中的地位如何?THOP研究报道,以动态血压白天平均值为参照,家庭测压诊断白大衣高血压的特异性为88.6%,敏感性为68.4%。另一报道指出,家庭测压诊断白大衣高血压的特异性为76%,敏感性为50%。上述结果表明,依据家庭血压诊断白大衣高血压虽有较高的特异性,但灵敏度较差。而且,目前有关白大衣高血压预后的研究都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因此有学者认为,家庭测压可用于白大衣高血压的筛查,动态血压监测是诊断白大衣高血压的金标准。在日常医疗中,可联合使用家庭测压和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白大衣高血压的筛查。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和ESH建议,对诊所血压持续升高而无靶器官损害者,应首先测量家庭血压。如家庭血压增高,可诊断为持续性高血压,开始药物治疗和随访;如家庭血压正常,应做动态血压监测,以进一步诊断或排除白大衣高血压。采用家庭测压诊断白大衣高血压时,可采用前面ESH及AHA指南推荐的7d测压方案,血压平均值>135/85mmHg视为家庭血压升高。

3.诊所外测压与隐蔽性高血压的诊断 目前一般认为两种诊所外测压技术都能用于隐蔽性高血压的诊断(详见第5章第二节“隐蔽性高血压”)。

(朱鼎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