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矫正脊柱角形后凸畸形,减轻代偿性胸前凸和腰前凸,恢复生理功能,减轻疼痛和继发病变的产生,改善人体外形、纠正心理平衡。
(二)适应证
1.T10~L3各种原因所致的角形脊柱后凸畸形。
2.先天性后侧半椎体畸形。
3.外伤性脊柱骨折,椎体压缩呈三角形,驼背畸形严重者。
4.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在90°以内者。
(三)禁忌证
1.结核性脊柱后凸,Cobb角在100°以上,其上下段脊柱已形成严重的结构性前凸者。
2.外伤性后凸并发脊髓横断性损伤者。
3.年龄大、骨质疏松严重者。
4.全身情况欠佳,不允许做此手术者。
(四)手术步骤
1.术前准备 田氏脊柱骨刀一套;所需要的内固定器械。
2.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3.卧位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空出,避免腔静脉受压。
4.手术操作程序
(1)第一步:沿棘突切口,向上下各延伸3~4节椎骨。自骨膜下剥离椎旁肌肉并牵开。达到暴露宽畅,充分显露横突和椎板外侧边缘。
(2)第二步:椎弓切除术切除一节椎弓、肋骨和肋骨小头(图13-1)。
(3)第三步:椎体切除术和环脊髓减压术,切除棘突及双侧椎板和椎弓根后,弓根螺钉钉在以上和以下2~3个椎弓根内,先用1根棒做临时固定。切除双侧的横突,沿椎弓根外侧缘在骨膜下向前剥离暴露椎体,直达椎体前缘。然后自左右两侧插入撬板(图13-2),显露病椎及其上下邻近的椎间盘。将其上下椎间孔内发出的神经根,用特制的神经根拉钩牵开(图13-3)。用田氏骨刀从左右两侧,自前向后楔形切除椎体,保留椎体后缘,以免造成硬脊膜前静脉丛的出血,妨碍手术(图13-4)。还要保留椎体上下端的终板,作椎体腰部截骨(图13-5)。
(4)第四步:椎体腰部截骨,保留病椎两端的终板,只作椎体腰部和椎弓根的截骨切除,用铲刀和月牙刀(田氏骨刀)切除椎体,暂时保留椎体后缘(图13-6)。
图13-1 椎弓切除术
A.斜黑线表示椎弓、肋骨切除范围;B.后面观:一节椎弓已被切除,显露硬脊膜管和神经根
图13-2 黑斜线显示椎弓需要切除的范围,撬板自双侧撬开,暴露椎体
图13-3 准备作椎体腰部截骨,保留上下的终板,截骨间隙闭合后,产生脊柱缩短,矫正后凸畸形
图13-4 楔形切除椎体
A.椎体腰部截骨,暂保留椎体后缘;B.轴位像,黑斜线为椎体拟切除的范围
图13-5 在临时棒的稳定下,将椎弓、椎体已完全切除
图13-6 椎体腰部截骨
A.先用直骨刀从硬脊膜管的两侧截除椎体;B.用铲刀自两侧横断椎体;C.保留椎体后缘,用月牙刀切除椎体的前4/5处
(5)第五步:椎体切除。先用骨刀自椎体的两侧将绝大部分椎体全部切除,直至术者的手指可以在椎体前方会师,但要保留椎体的后缘(图13-7),以免造成硬脊膜外出血。
(6)第六步:用推倒刀切除椎体后缘(图13-8)。这时会遇到汹涌的硬脊膜外静脉丛的出血,需要用最快的速度从左右两侧的切口内彻底切除椎体后缘,往往是在出血中进行操作的,待椎体后缘切除干净后,迅速进行后凸畸形的矫正复位和闭合截骨间隙(图13-9)。
(7)第七步:剪断暂时性内固定棒。进行截骨间隙的闭合复位,更换永久性内固定棒,使脊柱伸直,椎板后缘闭合,脊髓和硬脊膜管缩短变宽,由于硬脊膜管的缩短膨胀压迫硬脊膜外静脉丛,出血将会自然停止(图13-10)。
图13-7 大部椎体已被掏空,两示指可以在椎体间会师
图13-8 最后用推倒刀将硬脊膜前的椎体后缘骨片切除
图13-9 矫正后突畸形,闭合截骨间隙
A.硬脊膜管前方的骨块清除干净后,剪断临时固定棒,进行复位,闭合截骨间隙;B.缩短复位已完成,硬脊膜管膨胀变宽,压迫硬脊膜外静脉丛,出血自然停止
图13-10 截骨后复位固定已完成,椎体的骨松质面对骨面无须植骨
(8)第八步:进一步矫正后凸畸形,对侧永久棒安装完毕后,再更换已切断的临时棒,并进一步矫正后凸畸形,拧紧螺丝完成内固定工作(图13-11)。
(9)第九步:复位固定完成之后,进行唤醒试验,趁机进行电烙止血,填塞明胶海绵,放置负压引流管等工作,然后分层闭合切口,手术结束。
5.术后处理 术后负压引流保持2~3d,根据内固定的牢固情况,决定下床活动的早晚。拆线后给予石膏背心或支具保护,下床活动和出院,直到植骨融合良好后为止。
图13-11 术后背面观
(五)并发症防范要点
1.一期后路截骨矫正角形后凸的效果明显,但风险性较大,至今尚为脊柱外科中的难题,应慎重从事。
2.经后路环绕脊髓切除椎体,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械,否则容易损伤脊髓造成截瘫。
3.矫正角形后凸畸形应以缩短截骨术为主,这样对脊髓神经的影响较小,由于硬脊膜管膨胀压迫硬脊膜外静脉丛出血也会减少。
4.内固定方法应确实可靠,必要时仍需加用外固定直到植骨愈合为止。
5.前路椎体间立柱撑开力切忌过大,以免造成脊髓过牵,导致截瘫。
6.截骨矫正后凸畸形时,最重要的是宁愿使脊髓和硬脊膜管缩短松弛,也绝不能使脊髓产生紧张过牵,脊髓过牵是造成截瘫的主要原因。
7.对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因人而异,不应勉强使用某一种方法,有时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是困难费时的。应根据当时的情况选用适合可靠的而且省时的内固定方法。
8.对脊柱的解剖不熟悉,止血方法不得当,拖延了手术时间,可因失血而造成休克甚至死亡。
9.因绕过硬脊膜管的环形截骨有损伤脊髓造成截瘫的危险。
10.在颅盆牵引下做截骨,当全脊柱截断后,有造成脊髓过牵损伤的可能性,预防方法:在椎弓、椎体完全截断之前先用暂时性加压钢丝或内固定棒固定,以防止截骨间隙增宽造成脊髓牵张性损伤,为其有效措施。
11.全脊柱截骨不彻底,只靠手法硬掰矫正畸形也是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
12.用锐利骨刀做成整齐的刀切面,复位后对合整齐是防止术后骨不连的最好方法。
13.保留椎体后缘留待最后处理是减少失血量的有力措施。
14.术后感染多因引流不畅,伤口内血肿造成,双侧负压引流管的摆放和术后保证引出量在100~200ml,为主要防止感染的有效方法。
(田慧中 马 原 吕 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