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节型紫癜症状表现

关节型紫癜症状表现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表现有皮肤紫癜,胃肠症状,关节肿痛及泌尿系统症状。紫癜多见于四肢伸侧和臀部,以下肢和踝、膝等关节处较为明显,呈对称性分批出现,易反复发作。如腹痛、便血出现于皮肤紫癜之前,应与外科急腹症鉴别。但紫癜的患儿中1/3~1/2肾受累,称紫癜性肾炎。尿的改变多于急性期2~3周出现,也有于紫癜消退后方出现。

【概述】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又称亨-舒综合征(Henoch-Schnlein purpura),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主要表现有皮肤紫癜,胃肠症状,关节肿痛及泌尿系统症状。多见于5岁以上小儿。

【临床表现】

1.症状

(1)皮肤症状:特征性紫癜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常为起病时的首先表现,紫癜大小不等,高出皮肤表面,呈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或呈疱疹状、荨麻疹样或多形性红斑,并可伴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偶可发生溃疡和坏死。紫癜多见于四肢伸侧和臀部,以下肢和踝、膝等关节处较为明显,呈对称性分批出现,易反复发作。

(2)消化道症状:不少患儿有腹痛,多为阵发性剧烈性绞痛,或为钝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粪便呈柏油样或为鲜红色。重症还可有呕吐,但呕血少见。如腹痛、便血出现于皮肤紫癜之前,应与外科急腹症鉴别。本病可因肠管黏膜下出血与水肿,导致肠功能紊乱,甚至诱发肠套叠。

(3)肾症状:因泌尿道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出现血尿及微量蛋白尿,随着紫癜的隐退而消失。但紫癜的患儿中1/3~1/2肾受累,称紫癜性肾炎。肾的病理改变决定着预后。尿的改变多于急性期2~3周出现,也有于紫癜消退后方出现。

(4)关节症状:部分患儿有关节肿痛,多累及大关节,如膝、踝、腕、肘等,小关节不受累。可单发,多发或呈游走性。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局部常伴微热,重者有灼热感。关节症状消退后无后遗症。

2.体征

(1)典型的皮肤紫癜及相应皮损。

(2)消化道受累者腹部可有压痛。

(3)关节受累者可表现为关节及关节周围肿胀。

(4)肾受累患儿严重者可有明显的水肿和高血压

3.辅助检查

(1)约半数患者束臂试验阳性。

(2)白细胞轻至中度增高,可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时间及各项凝血因子活动度均正常。多数患者血沉轻度增快。

(3)肾受累者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或管型,肾功能不全者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

(4)腹型者呕吐物及便隐血可阳性。

(5)抗“O”可增高。约半数患者血清IgA升高。

(6)腹部超声波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肠套叠。

(7)肾症状较重和迁延患者可行肾穿刺以了解病情给予相应治疗。

【应鉴别的疾病】

1.皮疹应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败血症、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皮疹相鉴别。

2.有关节症状者需与风湿性关节炎鉴别。

3.紫癜伴有急性腹痛者应与肠套叠、肠梗阻及阑尾炎等急腹症相鉴别。

4.肾症状突出时,应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本病无特效疗法。卧床休息,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控制感染。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或进流质。

2.药物治疗原则

(1)对症处理: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用抗组胺药物和钙剂;近年来又提出用H2受体阻滞药西咪替丁。大剂量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腹痛时应用解痉药物。

(2)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性期对腹痛和关节痛可予缓解,但不能预防肾损害的发生,亦不能影响预后。

(3)抗血小板凝聚药物:阿司匹林或双嘧达莫。

(4)对严重病例可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5)中药治疗。

处  方

1.西咪替丁 20~30mg/(kg·d),分2次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2.阿司匹林 3~5mg/(kg·d),每日1次口服。或双嘧达莫3~5mg/(kg·d),分次服用。

3.泼尼松 1~2mg/(kg·d),分次服用。

4.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剂量为400mg/(kg·d),静脉滴注,连用2~3d。

【注意事项】

1.有严重消化道病变,如消化道出血时,可用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后即可停用。

2.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可用泼尼松1~2mg/(kg·d),疗程8周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