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关节疼痛什么药物好

治关节疼痛什么药物好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征,并常有不规则发热、皮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胸膜炎及心包炎等全身症状和内脏损害。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导致关节永久损害和慢性虹膜睫状体炎,是造成小儿致残的首要原因。反复发作可最终转为慢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畸形、强直。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低,仅见于年龄较大、起病较晚、多关节受累并有骨质破坏的患儿。

【概述】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JRA)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征,并常有不规则发热、皮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胸膜炎及心包炎等全身症状和内脏损害。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导致关节永久损害和慢性虹膜睫状体炎,是造成小儿致残的首要原因。

【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根据患儿全身表现和关节受累多少、内脏损害等情况,可分为3型。

(1)全身型:以高热、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贫血等全身症状常见,而关节肿痛较轻。

(2)多关节型:发热等全身症状较少较轻,而以关节肿痛为主。一般超过5个关节,呈对称性,多见于膝、踝、腕、手、足关节,常反复发作,数年后可出现关节畸形。

(3)少关节型:一般无全身症状和关节外表现,仅累及1~5个关节,多为膝、踝等大关节的肿痛。不过,这3型之间可以转换,全身型和少关节型可以转为多关节型,多关节型最后可能形成少数关节变形。

1.症状

(1)发热:弛张型高热是全身型的特点。热退时一般情况尚可;发热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2)皮疹:也是全身型的典型症状,具有诊断意义。其特征为发热时出现,随着体温升降而出现或消退。

(3)关节肿痛:这是最主要的症状,最初常先侵犯膝、踝关节,以后可发展到腕、肘、肩、颈椎等关节。多关节型者多为两侧对称性,少关节型者常为非对称性,晨僵是本病特点。

2.体征

(1)关节炎体征:急性期关节肿胀、发热,指(趾)关节可呈梭形肿胀。反复发作可最终转为慢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畸形、强直。

(2)皮疹:呈淡红色斑丘疹,可融合成片,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胸部和四肢近端多见。

(3)肝脾及淋巴结增大:多见于全身型。体温正常后肝脾可缩小。多数患儿可有全身淋巴结增大。

(4)胸膜炎及心包炎体征:约1/3全身型患儿可出现胸膜炎或心包炎,但无明显症状,积液不多时可闻及胸膜或心包摩擦音。

(5)部分少关节型患儿可发生虹膜睫状体炎,可表现为结膜充血、用裂隙灯可检出虹膜后粘连。

3.辅助检查

(1)外周血象:在活动期可有轻至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并有核左移,血小板计数也可增高。

(2)活动期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

(3)免疫学检查:活动期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增高,严重病例可见到明显的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低,仅见于年龄较大、起病较晚、多关节受累并有骨质破坏的患儿。部分患儿抗核抗体(ANA)可呈阳性。

(4)关节滑膜液检查:白细胞数可达(5~8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降低,补体下降或正常。

(5)X线检查:早期(病程1年左右)无明显骨质变化,仅见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骨质疏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面骨膜破坏,关节融合强直、骨质高度疏松脱钙,可有关节半脱位。

【应鉴别的疾病】

1.以高热、皮疹等全身症状为主者应与全身感染(如败血症、结核和病毒感染)以及恶性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等)相鉴别。

2.以关节受累为主者,除了与风湿热、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创伤性关节炎等鉴别外,还应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及血管炎综合征(如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等)合并关节炎相鉴别。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临床症状、抑制关节炎症,维持关节功能和预防关节畸形。

1.一般治疗原则

(1)急性发作期宜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2)体育疗法和物理疗法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很重要。在急性期要进行温水浴。加强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3)心理治疗甚为重要。使患儿克服因慢性病或残疾造成的自卑心理,鼓励他们参加正常活动和上学,以增加自信心。

2.药物治疗原则

(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NSAID是JRA治疗的一线药物,可选用阿司匹林、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扶他林)、吲哚美辛等。

(2)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本类药物作用缓慢,且毒性较大,故适用长期病情未能得到控制,已有关节骨质破坏者。此类药物有口服金制剂(瑞得)、青霉胺、羟氯喹、柳氮磺吡啶等。

(3)糖皮质激素:由于激素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使关节炎治愈,也不能防止关节破坏,而且副作用大,故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①多关节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病情缓解抗风湿药物未能控制的重症患儿。

②全身型:若发热和关节炎未能为足量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控制时。

③少关节型:一般不主张用激素全身治疗,对单个关节如膝关节大量积液的患儿,除用其他药物全身治疗外,可在关节腔内抽液后,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能解除疼痛,防止再渗液,并有利于恢复关节功能。

④虹膜睫状体炎:严重影响视力患者,除局部注射激素外,需加用泼尼松每日口服。

(4)免疫抑制药: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5)其他药物:大剂量IVIG治疗难治性JRA全身型的疗效尚未得到确认。近年来抗TNF-α(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多关节型JRA效果较好。

3.矫正手术 如滑膜切除术、关节置换术,可用于严重关节受累及畸形的患者。

处  方

1.阿司匹林 剂量为80mg/(kg·d),但对年长儿及体重较大的患儿,总量不超过3.6g/d,分4次口服。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以最低有效量长期维持,可持续数年。

2.萘普生 10~15mg/(kg·d),分2次服用。

3.布洛芬 30~40mg/(kg·d),分4次服用。

4.双氯芬酸 0.5~3mg/(kg·d),分3~4次口服。

5.吲哚美辛 1~3mg/(kg·d),分3~4次口服。

6.金诺芬 0.1~0.2mg/(kg·d),1次顿服。最大剂量不超过9mg/d。

7.青霉胺 5~10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750mg/d,分2次口服。

8.羟氯喹 5~7mg/(kg·d),1次服用,每周可服用5~6d,停1~2d。

9.柳氮磺吡啶 50mg/(kg·d),最大量不超过2g/d,开始时为避免过敏反应宜从小剂量10mg/(kg·d)起始,在1~2周加至足量。

10.糖皮质激素 常用泼尼松1~2mg/(kg·d),总量不超过60mg/d,分次服用,症状控制后,可将每日量合并为晨起顿服,然后逐渐减量至停用。

11.甲氨蝶呤 剂量为每周10mg/m2口服。

12.环孢素 3~5mg/(kg·d),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 上述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肾毒性及胃肠道副作用,少数服药患儿可出现骨髓抑制。故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肝肾及血常规。两种NSAID药物合用可增加毒性作用,故主张单用,效果不显著才考虑更换其他类型NSAI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