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破伤风肌肉注射

破伤风肌肉注射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新生儿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常有不洁分娩史,一般在出生后4~7d发病,故俗称“七日风”。因破伤风杆菌经脐部侵入,并在该处孳生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临床上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病死率较高。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呼吸停止。1.大力推广无菌接生法,接生时必须严格无菌。

【概述】 新生儿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常有不洁分娩史,一般在出生后4~7d发病,故俗称“七日风”。因破伤风杆菌经脐部侵入,并在该处孳生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临床上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病死率较高。

【临床表现】 早期仅有哭闹和吃奶困难,此时用压舌板检查口腔时,愈用力张口愈困难,称为“锁口”,此点有助于诊断。逐渐出现张口困难、奶头无法放入口中,进一步发展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阵发性全身肌肉强制性痉挛和角弓反张状。强直性痉挛阵阵发作,间歇期肌肉收缩仍继续存在,轻微刺激(声、光、轻触、饮水、针刺等)常诱发痉挛发作。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呼吸停止。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保持室内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必须的操作如测体温、翻身等尽量集中同时进行。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

(3)病初要禁食,从静脉供给营养及药物,痉挛减轻后再胃管喂养。

(4)脐部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清洗,涂抹碘酒、乙醇

2.药物治疗原则

(1)控制痉挛:止惊是治疗本病的成败关键。要选择能够使肌肉松弛及抗惊厥较强的镇静药。

(2)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抗毒素可中和游离破伤风毒素,愈早用愈好。

(3)控制感染:青霉素能杀灭破伤风杆菌。甲硝唑是抗厌氧菌的首选药,可用于治疗破伤风。

处  方

1.控制痉挛

(1)地西泮(安定):静脉给药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4~8h1次。口服可由胃管给药,轻度2.5~5mg/(kg·d),重度7.5~10mg/(kg·d),分6次给药。

(2)苯巴比妥钠:首次负荷量为10~20mg/kg,静脉注射,维持量为5mg/(kg·d),分为4~8h1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3)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灌肠或胃管注入。

(4)硫喷妥钠:每次10~20mg/kg(配成2.5%溶液),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

2.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

(1)破伤风抗毒素(TAT):1万~2万U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脐周围用TAT3000U封闭。

(2)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500~3000U肌内注射,1次即可。

3.控制感染

(1)青霉素:剂量10万~20万U/kg,2/d,共用10d。

(2)甲硝唑(灭滴灵):≤7d龄的新生儿剂量为15mg/(kg·d),>7d龄为15~30mg/(kg·d),分2~3次静脉滴注,疗程7d。

【预防】

1.大力推广无菌接生法,接生时必须严格无菌。如遇紧急情况可用5%碘仿涂抹剪刀待干后断脐,结扎脐带的线绳应用5%碘仿消毒。

2.接生消毒不严的新生儿,须在24h内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再重新结扎,近端用3%的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碘仿,同时肌内注射TAT1500~3000U,或注射TIG75~250U。

【注意事项】

1.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不能静脉注射。

2.甲硝唑可诱发白色念珠菌病,必要时可并用抗念珠菌药;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和惊厥,遇此情况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可致血象改变,白细胞减少等,应予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