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假肢及其使用中的护理

假肢及其使用中的护理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TB小腿依靠髌上环带悬吊,较适合中长残肢者使用。传统大腿假肢,接受腔承重功能差,步态不佳,重量重;现代骨骼式大腿假肢,接受腔为全面接触吸着式接受腔,承重功能好,无需悬吊,穿戴方便,步态较好,重量轻。如膝下截肢的患者,应注意保持膝关节处于伸直位,以防屈曲畸形。上肢截肢患者应早期下床活动,下肢截肢患者应尽早进行床上康复活动。另外,应指导患者注意保持体重的稳定,以保证残肢和接受腔的长期适配。

(一)概述

1.定义 假肢(prosthesis)是用于弥补人体肢体缺损和代偿失去的肢体功能而制造、装配的人工假体。

2.假肢的分类

(1)按结构分类:有壳式假肢和骨骼式假肢。

(2)按装配时间分类:有临时假肢和正式假肢。

(3)按装配假肢的目的分类:有装饰性假肢、功能性假肢、作业性假肢和运动假肢等。

(4)按动力来源分类:有自身动力源假肢和外部动力源假肢。

(5)按选用材料分类:有木质、铝质、塑料合成树脂和碳素纤维假肢等。

(6)按解剖部位分类:有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

3.上肢假肢 好的上肢假肢应该具备功能好、外形逼真、操作随意、轻便耐用和穿脱方便的特点。上肢假肢按截肢部位可分为假手指、部分手假肢、腕关节离断假肢,前臂假肢、肘关节离断假肢、上臂假肢、肩关节离断假肢等;按假手的功能和使用目的分为装饰手、机械手、工具手、外部动力手等。常用的上肢假肢有以下几种(图4-3)。

图4-3 常用的上肢假肢

A.装饰手;B.工具手;C.机械手;D.肌电假手

(1)装饰手:为弥补肢体外观缺陷设计制作的,没有从事劳动和生活自理的功能,只起到装饰及平衡身体的作用。

(2)工具手:为了满足患者从事专业性劳动或生活需要而设计的,由残肢接受腔、悬吊装置、工具连接器和专用工具构成,可根据需要更换各种工具,如锉刀、螺丝刀等。虽不具有手的外形,但很实用。

(3)机械手:依靠自身残肢及健肢的协调运动,操作并控制假手的开闭,完成抓握、提取等功能动作,同时具有手的外形,是目前最普遍应用的一种假肢类型。

(4)外部动力手:有电动手、气动手。电动手以微型直流电机为动力驱动假手的开闭。按其控制方法可分为开关控制和肌电控制,后者即肌电假手,是由大脑神经直接支配肌肉,以肌电作为控制信号的一种外动力型假手。肌电假手开闭手随意、灵活,仿生效果好,是现代假肢的重要发展方向。

4.下肢假肢 良好的下肢假肢应具备的特点:假肢与健侧肢体等长,具有良好的承重功能和悬吊功能,残肢与假肢接触紧密,行走时残肢在假肢内移动很小,有类似下肢生理性关节功能的仿生机械关节及正确的假肢承重力线,重量轻等。

下肢假肢按截肢部位可分为:部分足假肢、赛姆假肢、小腿假肢、膝关节离断假肢、大腿假肢和髋关节离断假肢等(图4-4)。

(1)部分足假肢:适用于部分足截肢者。有套式假足和带髌韧带承重套式假足。前者适用于残肢末端有良好承重功能的前足截肢者;后者适用于残肢末端承重功能不良者。

(2)赛姆假肢:适用于赛姆截肢(踝关节离断)术后有良好的承重功能者使用。

图4-4 常见的下肢假肢

A.小腿假肢;B.大腿假肢;C.髋关节离断假肢

(3)小腿假肢:适用于膝关节以下,踝关节以上各部位截肢的患者。有传统小腿假肢和现代小腿假肢。传统小腿假肢,多属于壳式假肢,有皮小腿、铝小腿、木小腿等,都带有金属膝关节铰链和大腿围帮,具有悬吊假肢、稳定膝关节、承担部分体重的作用。现代小腿假肢包括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PTB小腿)、包膝式小腿假肢(PTES小腿)、髁部插楔式小腿假肢(KBM小腿)。PTB小腿依靠髌上环带悬吊,较适合中长残肢者使用。后两种较适合短残肢者使用。

(4)膝关节离断假肢:适用于膝关节离断截肢者,主要特点是残肢末端承重,依靠股骨髁悬吊假肢,功能要比一般的大腿假肢好。

(5)大腿假肢:适用于膝关节以上、髋关节以下的各部位截肢者。有传统大腿假肢和现代大腿假肢。传统大腿假肢,接受腔承重功能差,步态不佳,重量重;现代骨骼式大腿假肢,接受腔为全面接触吸着式接受腔,承重功能好,无需悬吊,穿戴方便,步态较好,重量轻。

(6)髋关节离断假肢:适用于大腿残肢过短、髋关节离断和半侧骨盆切除者。这种假肢没有残肢来控制和支配假肢活动,主要依靠腰部肌肉的收缩和骨盆的带动。经过训练,一般可不用拐杖辅助就可步行。

重点提示

假肢装配的步骤:假肢装配前的康复→装配临时假肢→装配正式假肢处方→假肢制作(设计、测量及绘图、取型和修型、制作与装配)→试样初检→假肢装配后的功能训练→假肢终检→随防服务。

(二)康复护理

1.截肢前的康复护理

(1)心理护理:通过支持性心理护理,让患者尽快地积极面对截肢的现实,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

(2)加强患肢保护:包括消除患肢肿胀、加强皮肤护理、提高皮肤的耐磨性等。

(3)指导患肢和健肢的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为将来发挥假肢功能打下基础。

(4)营养支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对患者耐受手术及术后身体恢复是很重要的,应给予患者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以改善其全身营养状况。

2.截肢后的康复护理

(1)注意观察:患者残肢及全身的恢复情况直接影响到是否适合安装假肢及假肢功能的发挥,因此截肢后应注意观察残端有无压痛、肿胀,有无幻肢及幻肢痛,残端的愈合情况,残肢近端肢体活动情况,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心理变化等,如有异常应及时联系医生。

(2)促进残肢定型:可用包扎的方法处理残肢肿胀及促进残肢定型。用多层吸水纱布、棉垫,外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每4h改缠1次,夜间持续包扎;也可用石膏绷带固定包扎。

(3)残肢脱敏:目的是消除残端感觉过敏,使残肢能适应外界的触摸和压力,为安装假肢做好准备。方法为残端负重、按摩、拍打、挤压、摩擦、震动等。

(4)防治关节挛缩:截肢后易出现关节挛缩畸形,术后应将残肢摆放于功能位。如膝下截肢的患者,应注意保持膝关节处于伸直位,以防屈曲畸形。膝上截肢的应保持髋关节在伸直、内收位,以防止出现屈曲、外展、外旋畸形。挛缩位不定的关节,应进行关节活动训练,以防治挛缩畸形。

(5)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术后当患者疼痛缓解、病情稳定时就应鼓励并指导其开始活动。上肢截肢患者应早期下床活动,下肢截肢患者应尽早进行床上康复活动。同时,要配合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残肢的功能训练,以增强残肢的运动功能。

3.装配假肢后的康复护理

(1)指导假肢的穿戴和使用:配合治疗师指导患者熟练地掌握假肢的穿戴和使用方法。佩戴上肢假肢者主要指导其进行穿脱衣服、吃饭、洗漱、家务劳动等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佩戴下肢假肢者主要指导其进行坐下、站起、行走、上下台阶、上下斜坡、跨越障碍物等动作训练。

(2)加强残端保护:为了使患者能够长期使用假肢,要特别重视残端保护。包括保持残端皮肤清洁干燥、经常观察残端有无异常、及时处理残端感染和损伤。

(3)保证接受腔适配:如接受腔过紧,应及时联系假肢技师修改,如接受腔宽松,可以指导患者用残肢套进行调节,但残肢套最多不能超过3层。如果无法调节合适只能更换接受腔。另外,应指导患者注意保持体重的稳定,以保证残肢和接受腔的长期适配。

(4)指导假肢的维护:对假肢的维护方法给患者以指导,包括清洗、检查、摆放要求等,以保证使用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有条件者可让其定期到矫形技师处进行检查维修,一般3个月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