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分穴的取穴方法

水分穴的取穴方法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作时间短、发病次数少者易愈;发病时间长、发病次数频者难治。症减后,可根据发作时间而相应延长间隔治疗时间。如半年以上不发作,则每月治疗1~2次;年余不发,则1~2个月治疗1次,以预防复发。坚持调治,多获痊愈。内关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20余次;三阴交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心俞、肝俞两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红色瘀斑为止。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一类疾病。中医称为痫症。古有五痫之名。

【病因】 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多因脾肾两虚,肝失濡养,而致肝风内动(虚风);或因惊吓、精神受刺激、伤及肝肾,肝风内动,引起抽搐。风、火与痰相结,则上扰清窍,而导致精神障碍。

【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发作期与间歇期。发作时,突然神志昏迷,甚则突然仆倒,不省人事,意识丧失,尿失禁,口吐涎沫,两目上视,阵发性四肢抽搐;且因痰涌气促,致喉间作响而发出似猪、羊、牛、马、鸡等不同的叫声(故有五痫之名)。每次发作约数分钟,自然停止,进入间歇期,间歇时间无定时。间歇期起居饮食如常,一般无不适感。

【疗法】

配穴方一 分两组:一为人中、百会、合谷、行间;二为肝俞、心俞、巨阙、中脘、丰隆、涌泉。方法:发作期取第一组穴,用泻法,针刺,不留针,然后拔罐15~20分钟。间歇期(发作后)取第二组穴,用留针拔罐法,先用平补平泻针法,留针拔罐10~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癫。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总有效率达97%以上,但治愈率仅15%左右。

配穴方二 分3组:一为大椎、癫穴、腰奇;二为陶道、隔俞(双)、命门;三为肝俞(双)、阳关。方法:采用割治拔罐法。第一次取第一组穴,第二次取第二组穴,第三次取第三组穴,依法施术。先令患者俯卧于手术床上,充分暴露背部,并尽量使背部肌肉表面放平。每次选穴3~5个,局麻后,用手术刀割长约0.5cm切口,并将皮下纤维组织挑净,然后在每个穴位上拔罐(以玻璃火罐),半小时后起罐,敷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一般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主治:癫。效果:曾治疗62例,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24例(其中,1次治愈3例,3次治愈20例,6次治愈1例);有效(发作时间缩短,间歇延长,症状明显减轻)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附记:引自《新中医》。从临床观察到,年龄在20岁以下者治愈率较高;在31岁以上者治愈率较低。发作时间短、发病次数少者易愈;发病时间长、发病次数频者难治。

配穴方三 风池、肺俞、心俞、鸠尾、中脘、气海、神门、丰隆、三阴交。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做中刺激,针后拔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2~3日1次。症减后,可根据发作时间而相应延长间隔治疗时间。如半年以上不发作,则每月治疗1~2次;年余不发,则1~2个月治疗1次,以预防复发。主治:癫。效果:屡用效佳。坚持调治,多获痊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避免心身过劳和烟、酒、肉食,尤忌牛、羊、鸡肉,常食蔬菜,有利巩固疗效。

配穴方四 肝俞、心俞、肾俞、脾俞、风池、内关。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亦可按摩后拔罐。若病重者可同时艾灸百会,点刺合谷,长强穴放血。主治:癫。效果:临床屡用,均有良效。附记:笔者师传经验。

配穴方五 内关、三阴交、心俞、肝俞。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内关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20余次;三阴交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心俞、肝俞两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红色瘀斑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主治:癫。效果:屡用有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本方加丰隆穴,依上法操作,用治癔症,效果亦佳。

配穴方六 分3组,一为曲池、肝俞、心俞、内关;二为风池、照海、鸠尾、腰奇;三为中脘、丰隆、三阴交、肺俞。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刺络拔罐法。每次选1组穴,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癫。效果:屡用多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必须说明的是,即使基本痊愈,仍须每月或2月治疗1~2次,以巩固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